曾国荃(晚清名将,湘军首领之一)

曾国荃

曾国荃(1824年-1890年9月),字沅甫,号叔纯。湖南湘乡白杨坪(今属湖南双峰)人。晚清名将,湘军首领之一。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弟,因在族中排行第九,故人称“曾九”或“曾九帅”。因善于挖壕围城有“曾铁桶”之称。

咸丰二年(1852年)取优贡生。后随曾国藩征讨太平天国起义,筹备湘军。咸丰六年(1856年)起独领一军,成为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。咸丰十一年(1861年),因攻陷安庆有功被清廷赏“伟勇巴图鲁”名号,加一品顶戴。同治三年(1864年),领湘军攻破天京城,纵兵焚掠,并擒获洪仁达、李秀成等天国军政大员。因平定天国之功,加授为太子少保,封一等威毅伯。光绪元年(1875年)后历任山西巡抚、湖北巡抚、陕西巡抚等职,一度署理两广总督。在山西时,面对“丁戊奇荒”,他输出家资,竭力救灾,纾解民困;在湖北时帮办军务,协助镇压捻军。光绪十年(1884年),署礼部尚书,旋即调任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。光绪十五年(1889年),加太子太保。翌年,曾国荃于两江任上逝世,享年六十七岁。清廷准其入祀昭忠祠、贤良祠;册赠太傅,谥号“忠襄”,后世称“曾忠襄”。有《曾忠襄公奏议》等著作存世。今人辑有《曾国荃全集》。

曾国荃是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功臣,在攻破天京等役中表现突出。但他及部下湘军因在平定天国中嗜杀成性、侵吞财宝的行为,招致后世的猛烈抨击,引发了较大的争议。

本 名:曾国荃
别 名:曾九,曾九帅,曾铁桶,曾忠襄
字 号:字沅甫,号叔纯
所处时代:清朝中后期
民族族群:汉族
出生地:湖南湘乡(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)
出生日期:1824年
逝世日期:1890年
主要作品:《曾忠襄公奏议》
职 业:将领
官 职:太子太保,两江总督
爵 位:一等威毅伯
称 号:伟勇巴图鲁
追 赠:太傅
谥 号:忠襄

人物生平

早年经历

曾国荃清宣宗道光四年(1824年)出生,为湖南湘乡白杨坪(今属湖南双峰)人。曾氏五兄弟中,曾国荃排行第四,比长兄曾国藩小十三岁。

曾国荃十六岁时,跟着父亲到京师,就学于曾国藩,很得乃兄嘉许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,曾国荃离开京师回原籍,曾国藩送他到芦沟桥,以诗为别,写道:“辰君平、午君奇,屈指老沅真白眉。”曾国潢生庚辰岁,曾国华生壬午岁,曾国荃字沅甫,故以“辰君”“午君”“老沅”分别代指3人,诗赞曾国荃才俊特出于兄弟几人之上。

曾国荃生性十分高傲,史书记载他“少年奇气,倜傥不群。”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,曾国荃以府试第一人入县学。咸丰二年(1852年),录取为贡生。

屡战天国

创建吉字营

咸丰六年(1856年),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进犯江西,曾国藩作战不利,被太平军围困南昌周围的狭小地区,处境十分险恶。曾国荃为了救援其兄,与新任吉安知府黄冕商议,向湖南巡抚骆秉章申请,招募兵勇3000人,与周凤山一起合计6000人,赴援江西,对太平军作战,因始攻吉安,故称吉字营,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。同年11月,因击败太平军之功,加同知衔。

咸丰七年(1857年)2月,丁忧回籍。夏,周凤山被太平军击溃,导致士气低落,曾国荃遂于同年10月,在江西巡抚耆龄的保奏下,得到起用。在吉水三曲滩击败石达开援军。

咸丰八年(1858年)4月,因功升同知,赏顶戴花翎。八月,因功升知府,加道员衔。正当曾国藩因为三河镇之战的惨败痛苦不堪的时候,曾国荃以地雷轰塌北门城墙,攻克吉安。自此以后,曾国藩就把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湘勇看作是自己的嫡系部队,处处予以照顾。

咸丰九年(1859年)5月,在江西景德镇三战三捷,攻克浮梁,因功升道员。

围攻安庆

咸丰十年(1860年)5月,曾国荃率军进驻安庆以北的集贤关,开始了对长江中游的太平天国军事重镇安庆的围攻。6月,曾国荃率湘军8000人进逼安庆。在城西、城北开挖长壕两道,造成包围之势,断其军粮。城内太平军屡次出城作战,湘军都坚守壕垒,不轻易越壕迎战,屡屡挫伤太平军的锐气。太平军陈玉成部前来救援,始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阵地。但在这关键时候,陈玉成于5月19日率数千太平军赴桐城会合洪仁和林绍璋,商讨下一步行动,却留8千人守集贤关内和菱湖两岸各垒,留4千人守集贤关内赤岗岭四垒,这样就使1万余人的部队陷于孤军作战且没有主帅的境地。5月20日,湘军将领鲍超开始猛攻集贤关外太平军四垒,6月8日,赤岗岭四垒也被湘军团团围住。最终四垒全部陷落。此战使陈玉成的精锐4千余人全军覆没。7月7日至8日,曾国荃和湘军水师互相配合,将陈玉成留在集贤关内和菱湖两岸的十八垒全部攻破,太平军8千官兵全部被杀。此时,安庆与外界的联系已经断绝,只有一些外国商人将粮食偷运过去卖给太平军,曾国荃就派兵士守在航道上,当外国商人的运粮船开来时,就以高于太平军的价格将粮食收买,安庆城内的太平军就完全断粮了。咸丰十一年(1861年)9月5日,曾国荃用地道填埋炸药轰倒安庆北门城墙,湘军蜂拥而入,城内太平军被迫投降,全部被杀死。

安庆之战,曾国荃又为湘军立了一大功。安庆的陷落,为进攻天京准备了极为有利的条件。清廷以曾国荃“智勇兼施”赏加布政使衔,以按察使记名,赏穿黄马褂,赏“伟勇巴图鲁”名号。随后攻克无为州(今安徽无为县),取太平天国粮仓运漕镇,因功赏头品顶戴。

直取金陵

同治元年(1862年)正月,曾国荃被授为浙江按察使。二月,升江苏布政使。当曾国藩开始部署进攻天京的计划时,把主攻的任务交给了曾国荃。急功近利的曾国荃在清军未按原计划出师前,率军急进,连下无为、巢县、含山、和州、太平府、东梁山、金柱关、芜湖、江宁镇、大胜关、秣陵关等地,会同湘军彭玉麟部水师直逼太平天国都城天京(今江苏南京),于同年5月31日在天京城南门外的雨花台扎下营寨,使军队处于孤立突出的险境。曾国藩替他担心不已,写信劝他暂时后退,以求稳妥之策。但是曾国荃却认为:“舍老巢勿攻,浪战无益,逼城足以致敌。虽危,事有可为。”丝毫没有退兵的念头。曾国藩准备派李鸿章部前去援助,也遭到他的拒绝。他开始在天京城外深挖壕沟,广筑防御工事,并结合水师,全力出击,靠2万军队击退了号称20万的太平军援部。曾国藩见他打了胜仗,又赶快劝其趁好即收,撤兵天京,以保全功业。此时已觉胜券在握的曾国荃力排众议云:“贼(指太平军)以全力突围是其故技,向公(向荣)、和公(和春)正以退致挫,今若蹈其覆辙,贼且长驱西上,何芜湖之能保?况贼乌合无纪律,岂可见其众而自怯?”他还谢绝了白齐文指挥下的“常胜军”的支援。

是时江南流行瘟疫,曾国荃军中也开始蔓延,湘军元气大伤。曾国荃在疫病盛行的不利情况下,以寡敌众,力战四十六昼夜,屡次击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、侍王李世贤的反扑,先后杀死太平天国对王洪春元、德王唐日荣。

同治二年(1863年),曾国荃被擢升为浙江巡抚,仍统前敌之军。到了同治三年(1864年)正月,曾国荃围攻钟山,破天保城,合围天京。六月,曾国荃的心腹李臣典点燃埋在天京城墙下面的三万斤火药,一时间“但闻地中隐隐若雷声,约一点钟之久。忽闻霹雳砰訇,如天崩地圻之声。墙垣二十馀丈随烟直上……”,天京陷落。曾国荃领兵入城劫掠,擒获洪仁达、李秀成等大小将臣三千人,并纵兵焚烧抢掠多日,吞没大量太平天国财宝,大火七日不熄。

攻下天京后,曾国荃因功赏加太子少保衔,封一等威毅伯,赐双眼花翎。但他并没有青云直上,反倒受到官绅的非议和清廷的追究。攻陷天京当天,按照曾国藩事先的安排,曾国荃与杨载福、彭玉麟联衔八百里驰奏报捷,随即受到清廷的严厉指责,抓住“大势粗定,遽回老营”一事横加罪名。究其原因,一是因为当时朝廷财政困难,都指望夺取太平天国的国库来救济,而他却报告洪秀全圣库已经没有金银,拒缴所得窑金;二则是他谎报洪秀全之子洪天贵已死,其实正是他的疏忽,才使他们得以脱身。未免招祸,曾国藩在试探出清廷的态度后,遂于八月二十七日专折代曾国荃奏请开缺回籍养病,九月初四日即得到清政府的批准。

曾国荃本就蔑视清廷,心怀不满,得知自己被迫隐退后,遂于大庭广众之中将自己的愤懑之情公开发泄出来,致使曾国藩狼狈万状。为了消解曾国荃内心的不平之气,待其四十一岁生日当日,曾国藩不仅专门指派能说会道的赵烈文前往劝慰,还亲自特写七绝十二首为他祝寿。

屡退复起

曾国荃因为“功高多谤”,遂称病开缺回籍。同治四年(1865年)六月起用为山西巡抚,十二月调湖北巡抚。同治五年(1866年)七月奉命帮办湖北军务,移师襄阳,镇压捻军任化邦、赖文光部。次年(1867年)5月因对捻作战无功摘去顶戴,10月因病请假开缺,12月因东捻平定恢复顶戴。

光绪元年(1875年)二月十五日,曾国荃被启用为陕西巡抚,五日后改任河东河道总督,治理黄泛,平稳水患。

光绪二年(1876年)八月九日,接替因病乞休的鲍源深任山西巡抚。他因病请求开缺,直到次年才莅任。正好遇到“丁戌奇荒”,灾荒绵延数省。曾国荃力行赈济,在朝廷给予的救助外,还向各省借贷,呼吁各界人士捐款协助赈灾,先后得到赈银一千三百万两、米二百万石,全活饥民六百万。灾后,他减轻徭役,节省民费。当时的荒政,“山西为各省之冠”。民众感其恩德,为立生祠。在光绪六年(1880年)的上谕中,清廷评价:曾国荃向来办事认真。山西迭被旱灾,该抚筹办赈抚善后诸务,尤能不遗馀力,俾地方得以乂安。现在时事多艰,朝廷方深倚任。

光绪四年(1878年)八月,曾国荃奏请按照两江的规定严格禁止山西栽种罂粟,如有发现,即刻将其地产充公。中俄关于新疆问题进行谈判时,曾国荃曾密奏筹边策略,以做到有备无患。

光绪六年(1880年)三月,曾国荃以旧疾复发为由告假并请开缺,清廷给假调养,并优诏挽留。不久后又召他进京。六月,因中俄关系紧张,故命其赴山海关督办防务,节制统带刘连捷、宋庆等部。曾国荃力疾督防,得到清廷褒奖。

光绪七年(1881年)二月一日,补授陕甘总督兼兵部尚书衔,但他因病连连告假,获准归家调理病势。

光绪八年(1882年)四月十四日,署任两广总督。

光绪九年(1883年),获召入朝。十一月十九日,恩赐“紫禁城内骑马”。

光绪十年(1884年)正月四日,署任礼部尚书,十六日后,调署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。不久后实授两江总督职。

曾国荃抵任两江时,正是中法战争进行之时。法军入侵沿海,朝中关于是和是战争论不下。他整治长江及海上防务,同时利用“上海关系诸国商务”这一条件,以镇静处事,避免法军的直接攻击。朝廷自中枢派文臣分赴沿海各省会办军务,福建的疆臣难以掌握兵权。曾国荃进言“权不能分”,朝廷也因他是宿将,特加倚重。随后,朝廷命曾国荃派兵舰援助台湾,他允诺遣五部前往,实际上只派去了三部,因此受道问责,最后以“革职留任”处置。而派去的兵舰也没有到达台湾,其中的两部折返到两浙海域,参与镇海战役有功。中法旋即议和,战事平息。

光绪十一年(1885年),朝廷进行京察,因曾国荃素有勋劳,故仅对他“开复处分”。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派兵平定合肥西乡刘文弼会众起义。光绪十五年(1889年),慈禧太后归政于光绪帝,推恩加授曾国荃为太子太保。

曾国荃治理两江共六年,《清史稿》称其“总揽宏纲,不苛细故”,能够使得军民之间相安无事。

功名始终

光绪十六年(1890年)十月初二日,曾国荃在南京两江总督任上病逝,终年六十七岁。清廷赠其为太傅,赐金为他治丧,命江宁将军特往致祭,特赐谥号为“忠襄”;允许曾国荃入祀北京昭忠祠、贤良祠,并在湖南原籍、江苏省城为其建立专祠祭祀。

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四月十四日,经江西巡抚瑞良奏请,清廷以刘坤一、曾国荃“保卫江西,功绩昭著”为由,为二人在江西省城建立专祠,列入祀典。

主要影响

军事

曾国荃作战善于运用战略战术。他征战一生,在大小战役中或综观全局,徐图进取,或运用奇兵,出奇制胜,或围点打援,不战而屈人之兵,或收降俘虏,以毒攻毒。其主要军事活动如下:

  • 咸丰六年(1856年),太平军围困曾国藩于南昌,曾国荃为救乃兄,招募了三千湘勇,驰援江西吉安。后来,曾国荃统领的这部分湘军称为吉字营,成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,是太平军的劲敌。
  • 咸丰八年(1858年),曾国荃率军攻占吉安,咸丰九年(1859年)又攻下景德镇。
  • 咸丰十年(1860年)4月,曾国藩指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天国重镇安庆,曾国荃率湘军全力攻集贤关,多隆阿攻桐城,李续宾为后援,接应曾国荃和多隆阿。太平军为了守往安庆,陈玉成、洪仁玕、林绍璋率军救援安庆。曾国藩也全力加强清军的外围力量。曾国荃和多隆阿深沟高垒,凭濠抗拒固守,等待李续宾部的增援。这样,在安庆城外,太平军和清军就形成了互相层层包围的态势。5月,陈玉成会合洪仁歼部在棋盘岭和清军大战,为多隆阿所败。曾国荃趁此有利时机率湘军猛扑赤冈岭,杀太平军四千余人。9月5日,曾国荃指挥湘军挖地道直至安庆城下,用火药炸塌了安庆西北门城垣,并乘势攻入安庆,屠杀太平军一万六千余人。
  • 同治元年(1862年)5月底,曾国荃率湘军陆军主力,彭玉麟率湘军水师,趁太平军主力在苏浙的机会,从安庆沿江东下,进攻天京。进占雨花台。曾国荃命他先守后战,站稳脚跟,养精蓄锐,而后再围城打援,进而夺城。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决策迟缓,曾国荃稳守稳进的策略得以实施。8月,太平军数十万救援天京。双方在天京城激战。10月13日,太平军李秀成部猛攻曾国荃的雨花台大营,昼夜不息,轮番迭进,攻势相当猛烈。曾国荃指挥湘军拚命固守,面受枪伤,几乎丧命。双方激战四十六日,曾国荃顶住了太平军的猛攻。同治三年(1864年),清军加紧对天京的包围。7月19日,曾国荃令湘军用炸药炸毁天京城墙二十余丈,攻克天京城。

政治

曾国荃从政期间积极探索,在传承前人吏治经验的基础上,提出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吏治思想。

山西救灾

在曾国荃任山西巡抚期间,华北、华东、西北九省发生了罕见的灾荒(时称“丁丑奇荒”)。当时晋地久旱无雨,赤地千里。山西省1600万居民中就死亡500万人,还有几百万人口逃荒或被贩卖到外地。

曾国荃多方措款、筹粮,办理救灾度荒事宜竭尽全力。光绪三年(1877年)他起程奔赴山西之际,清政府已经下令:允许各省开设捐局。所以,曾国荃到山西时,手里已经拿上了户部发放的两千张空白“鬻爵”文本,可以筹措款项了。自此,山西得到清政府的多项赈灾政策,不能不说与曾国荃有关。当年8月,同样遭受灾荒的河南、山西两省,得到的赈灾救济是不一样的。山西其时已经得到了二十万两赈银、未藉京饷和漕折银十四万七千余两救济银两。同时,朝廷又把八万多石粮食给了山西,给河南的仅仅是四万多石。除了原有的二十万两赈银、未藉京饷和漕折银十四万七千余两之外,山西还得到李鸿章筹措的十万两银子。之后,朝廷又拨了二十万两赈银,而且又明确:七成归山西,三成归河南。几天之后,不知通过何种渠道,清政府认识到河南的灾情也一样厉害,而给山西的赈银似乎还不足以体恤民艰,所以就改为原有的二十万两赈银不再分配,全部划给山西,另外追加二十万两拨给河南。当地百姓对曾国荃感恩戴德,曾专门修建生祠,以纪念他。

置办洋务

曾国荃在署理两广、两江总督时,整顿海防,增添轮船、水雷等新式武器,扩建机器局,创办水师学堂。

修撰《山西通志》

光绪五年(1879年),曾国荃两次上奏朝廷,请示建立书局,重修《山西通志》,获准后即下全省修志檄文,设馆聘人,展开工作。曾国荃离任后,几任巡抚对纂修工作皆予以支持,《山西通志》遂于光绪十八年(1892年)付梓。

历史评价

  • 郭嵩焘《致曾国荃》:官保见解气度,涵纳万有,声望又冠绝当时,虽有桀骜横肆之才,亦皆俯首听命。
  • 李鸿章:易名兼胡、左两公,十六言天语殊褒,恩数更惊棠棣并;伤逝与彭、杨一岁,二三子辈流向尽,英才尤痛竹林贤。
  • 易顺鼎《挽曾国荃联》:干国失三贤,哭大司马(彭玉麟)少司农(曾纪泽)才数月;易名足千古,合胡文忠左文襄为一人。
  • 赵尔巽等《清史稿》:①国荃治两江凡六年,总揽宏纲,不苛细故,军民相安。②曾国荃当苏、浙未复,孤军直捣金陵,在兵事为危机,其成功由於坚忍。铲其本根,则枝蔓自绝,信不世之勋也。屡退复起,朝廷倚为保障,以功名终。
  • 朱孔彰《中兴将帅别传》:中兴拨乱,忠襄之勋烂焉。
  • 刘声木《苌楚斋随笔》:湘乡曾忠襄公国荃,攻克粤贼伪都,勋名喧赫,人所共知,其识见卓越,亦非常人所能及。
  • 汪国垣《光宣以来诗坛旁记》:昔年曾忠襄公以功勋重臣,曾署礼尚。

轶事典故

字号别名

曾国荃字子植,字沅甫(他自己有时写作“元甫”),号叔纯,故时人称“曾沅甫”“曾叔纯”。曾国荃字子植,又字沅甫,比曾国藩小十三岁,在曾氏兄弟中排行第四,在族中大排行则是第九,所以曾国藩在家书中常称他为“九弟”“植弟”“沅弟”或“沅甫九弟”“老沅”。

曾国荃在攻安庆,陷天京的过程中多次采取挖壕筑垒的战略,实行长围久困之策,以此取胜,因此有了“曾铁桶”的外号。他位加保傅,所以也被称为“宫保”。死后谥号“忠襄”,后世称“曾忠襄”。

岐寺题字

曾国荃在政治军事上得志,家庭生活却给他造成烦恼。家室二位夫人,婚后多年仍无子嗣。二位夫人在家供奉菩萨,日夜香火不断,虔诚信佛,并常常叨念,要丈夫信佛求子,经常外出求佛。曾国荃随行,车来车往每年出入于名寺古刹,久而久之,他也潜移默化,信仰佛教了。

恰在这时,江南名刹岐山寺(今福建闽侯)得到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恩赐。因祸得福,重新修复火灾后的寺院,光绪钦赐寺名“岐山万寿仁瑞寺”并赐镇山宝物三件,拨府库金银若干,半副鸾驾,一路浩浩荡荡由北京运往岐山,并晓喻沿途百官,夹道迎送,诣旨:“着两江总督曾国荃具体督办。”曾氏喜不自胜,随携夫人共同前往进香,一路来到了岐山仁瑞寺。后应岐山主持高僧之邀,为新落成的“大雄宝殿”题写了匾额。曾总督时值春风得意,年轻气盛且写得一手好字,所以这块牌匾,入木三分,刚劲有力。揭彩挂匾之日博得百官、地方豪绅以及众僧和香客们的喝彩声。传说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佛祖,后来这位总督,果然子孙旺盛,但其显赫的地位却不能世代相传了。

彭曾恩怨

曾国荃与彭玉麟在湘军中分别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但他们在曾国藩的领导下,非但没有和衷共济,反而还产生了嫌隙,给曾国藩造成过巨大的苦恼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以刚直著称的彭玉麟发现曾国荃部纲纪废弛,还抓住了曾国荃两名吸鸦片的战将。曾国藩是彭玉麟恩师,但彭玉麟却不顾师生情谊,毅然提笔三次弹劾曾国荃,致使曾国藩大怒,写信给他责问自己弟弟到底哪里得罪了他。

十六字箴言

《苌楚斋四笔》的作者刘声木根据晚清“清流派”的要员张佩纶的回忆记述道:曾国荃平太平天国起义时,已“深恶泰西各国”,但鉴于其“兵强”,而不敢轻意妄动。他曾告诫自己亲近的人说:“如果要与西人开战,有十六字的箴言,你需要谨记:‘先到先败,后到后败,同到同败,不到不败。’”光绪年间,曾国荃与张佩纶谈到咸丰、同治年间的用兵之事,称自己曾对曾国藩说:“等到粤贼(指太平军)平后,先打捻子(捻军),后打回子,再打鬼子(指西人)。”但被曾国藩劝止。曾国荃夸言:“如果按照我说的去办,怎么会有左某(左宗棠)、李某(李鸿章)的名分官位。”张佩纶力劝:“如今捻、回虽已平息,尚有鬼子,世叔(对曾国荃的敬称)立功还不迟。”曾国荃却回答:“只有这一件事,我不愿再办。”张佩纶乘机询问那十六字箴言是否是他自己说的。曾国荃笑着问张佩纶从何人处听来的,张佩纶实情相告。曾国荃听后,也只是戏称此人怎么能泄漏天机,一笑而罢。

安庆剃头

在安庆之战中,光是攻破太平军在集贤关内和菱湖两岸的营垒的一月内,曾国荃及其所部湘军便杀死了上万太平军。战争的激烈、残酷,超过了湘军以往参加的任何战斗。除在战场上杀戮外,湘军又把投降和被俘的太平军集体屠杀,屠戮之惨状,连性格蛮狠、凶残的曾国荃手脚都感到瘫软,表示打完这一仗后,他要回家做乡农了。

安庆城破后,城内太平军无力抵抗,主将叶芸来等16000余官兵投降。湘军占领安庆后,曾国荃命令将投降的太平军分成100人一批,轮流叫他们进屋领路费,进屋后便由刀斧手捆绑起来,从后门押出去砍头,整整砍了一天一夜,杀完1万多人。从此,曾国荃也得了一个“剃头匠”的绰号。进入安庆城后,曾国荃将英王府的所有财富据为己有,全部装上船只,运回湖南荷叶塘家中。

主要作品

曾国荃的遗著有《威毅伯印略》、《曾威毅伯手札》1卷、《曾国荃信札》等,长沙人萧荣爵将其著作结集为《曾忠襄公全集》,内含奏议32卷,书札22卷,批牍5卷,文集2卷,附年谱4卷。岳麓书社2006年出版有《曾国荃全集》6册。

其参与编撰(或领衔)的作品数种,现列出如下:

  • 《宗圣志》20卷,王定安辑,曾国基重修,光绪十六年(1890年)金陵刻本。
  • 《曾子家语》,王定安辑,曾国荃审定,民国碧梧山庄石印本。湖南图书馆有藏。
  • 《湖南通志》288卷首8卷末19卷,李瀚章、卞宝第修,曾国荃、李元度等募,光绪十一年(1885年)长沙府学尊经阁刻本。湖南图书馆有藏。
  • 《山西通志》184卷首1卷,曾国荃、张煦等主修,王轩纂,光绪十八年(1892年)刻本。湖南图书馆有藏。

诗词、联语、题铭

曾国荃工古文词,流传下来的诗词、联语、题铭共48篇。《湘潭历代楹联选》还收录有曾国荃作楹联《挽塔齐布》、《挽左宗棠》(两联)、《挽彭玉麟》、《题故居》(两联)、《自题》(三联)、《赠赵烈文》、《赠崑山一兄》。

书迹

曾国荃善书法,其楷书有颜家(颜真卿)法则,其兄曾国藩曾对曾国荃的楷书“爱之不忍释手”,承认自己“楷书不如沅弟(曾国荃)”。近人马宗霍《霎岳楼笔谈》评价:“忠襄专意率更,腕空笔实,方整中有疏密之美,书学虽不及文正,书才或谓过之。”传世书迹甚多,以楷书居多,严整端正、苍劲有力,有碑派书法的神采。

人际关系

父母

  • 父亲:曾麟书(1790年-1857年),派名毓济,字竹亭,秀才。
  • 母亲:江氏

兄弟

  • 长兄:曾国藩(1811年-1872年),初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。历任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等职,封一等毅勇侯,死后赠太傅,谥号“文正”。
  • 次兄:曾国潢(1820年-1886年),原名国英,字澄侯。捐监生出身。主要负责主持家务。
  • 三兄:曾国华(1822年-1858年),字温甫,一号深斋、行宽六。三河镇之战随李续宾力战而死,赐骑都尉世职,谥号“愍烈”。
  • 五弟:曾国葆(1829年-1862年),字季洪、又字事恒。镇压太平军有功,授知府。病死后赠内阁学士,赐骑都尉世职,谥号“靖毅”。

姐妹

  • 曾国兰
  • 曾国蕙
  • 曾国芝

儿子

  • 长子:曾纪瑞(1849年-1880年),字伯祥,号符卿,又号酉臣。曾任兵部员外郎。
  • 次子:曾纪官(1852年-1881年),曾任户部员外郎、云南司行走兼广东司行走。

孙子

  • 曾广汉(1867年-1913年),曾纪瑞长子。袭一等威毅伯爵,曾任礼部侍郎、刑部侍郎、户部侍郎。
  • 曾广江(1868年-1921年),曾纪官之子。附生,特赏举人。
  • 曾广河(1874年-1898年),曾纪瑞第三子。监生,特赏员外郎。

曾孙

  • 曾兆龙
  • 曾兆祥
  • 曾荫椿

人物争议

曾国荃虽在攻破天京等役中表现突出,为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。但他及部下湘军因在平定天国中嗜杀成性、侵吞财宝的行为,招致后世的猛烈抨击,引发了较大的争议。据曾国藩的女儿曾纪芬记述,其每克一城,必令放假三日,任凭兵勇烧杀抢掠奸淫,而大发横财之后则必回籍购置田产起盖大屋。其为人复张扬跋扈,不知禁忌,早在攻陷天京前即已恶名远扬。

待到湘军入天京城后,在曾国荃纵容下,肆意践踏妇女,屠杀无辜百姓,到处挖掘窑藏,掠夺财宝。湘军所为,令人发指。曾国荃所得金银细软、稀世珍宝盈筐满箱,难计其数,其贪婪残暴之名于是遍闻天下。民间流传曾国荃的吉字营湘军掳掠的金银如海、财货如山,一时间,长江上成百上千艘舟船,满载这些财宝驶向湖南。清末学者王闿运在《湘军志》中认为“江南资货,尽入曾军”。

在城市被洗劫一空后,为了消赃隐罪,他还纵兵放火烧房,使天京城顿成一片火海,破坏极为严重。曾国荃还命令湘勇把洪秀全的尸首挖出,拖到长江边上浇油烧掉,然后将骨灰填进火炮,点烧引信,打到江中。

由于湘军破城后竞相烧杀淫掠,炸开的豁口无人把守,方使幼天王等千余人得以脱身而去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刚被送至雨花台大营,曾国荃就企图将之杀害,理由是“恐有献俘等事,将益朝廷骄也”。

据萧一山称,攻破天京后,曾国荃及其部下将领曾集体劝进曾国藩,欲仿陈桥兵变故事,拥立其为帝。

清廷曾以严厉的态度和口吻警告曾国荃等人不可骤胜而骄,并追查天京窖金与幼天王下落。经曾国藩极力辩驳,婉转对抗,这才使曾国荃等得以保全。

史料索引

  • 《清史列传》
  • 《清史稿》卷413《曾国荃传》
--
本文转自百度百科,如有侵权,请联系(service@soogu.ren)删除!

趣站迷

随机人物

  • 王冕

    王冕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徐渭

    徐渭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宋玉

    宋玉

    0 阅读 1 赞

  • 岑彭

    岑彭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王羲之

    王羲之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王庭筠

    王庭筠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萧道成

    齐高帝萧道成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慧可

    慧可

    0 阅读 0 赞

热门人物
  • 纪晓岚

    纪晓岚

    纪昀(1724年8月3日-1805年3月14日),字晓岚,别……

  • 高适

    高适

    高适(704年—765年),字达夫,沧州渤海县(今河北省景县……

  •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(34年—156年),一名张陵。东汉沛国丰(今江苏丰县……

  • 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·铁木真(1162年—1227年8月25日)……

  •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(1045年6月12日—1105年9月30日),字鲁直……

Copyright © Gurenmi.com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