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思明(唐朝叛臣、安史之乱叛军首领)

史思明(703年1月21日—761年4月22日),字崒干,宁夷州(今辽宁省朝阳市)人,突厥族。唐代叛臣,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。

出身西域史国,相貌不扬,懂晓六蕃语言。天宝初年,骁勇善战,屡建战功,授平卢军知事。辅佐安禄山讨伐奚和契丹,迁平卢军兵马使。

唐玄宗天宝十四载(755年)安禄山反叛后,率军平定河北,署范阳节度使。屡为唐军所败,退保博陵。乾元元年(758年)暂降唐廷,授河北节度使、归义郡王。受到唐肃宗猜忌,起兵再次叛乱,攻破魏州,自称大圣周王,年号应天。

乾元二年(759年),进兵解除邺城之围,杀死安庆绪,即大燕皇帝位,建都范阳(北京市),年号顺天。

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年),为儿子史朝义所杀,谥号昭武皇帝。

本 名:史思明
别 名:阿史那·崒干
字 号:字崒干
所处时代:唐朝
民族族群:突厥族
出生地:宁夷州(今辽宁省朝阳市)
出生日期:703年1月21日
逝世日期:761年4月22日
官 职:平卢军兵马使 范阳节度使
谥 号:昭武皇帝
地 位:归义王→妫川王→大周元王→大燕皇帝
主要成就:讨伐奚和契丹

人物生平

轻骑牙郎

史思明原名崒干,出身于营州都督府羁縻州——宁夷州的突厥部落,身材瘦削,鸢肩驼背,凸目侧鼻,少须发,性情急躁诡狡。武后长安二年(702年)十二月三十日生于营州柳城(今辽宁朝阳),比安禄山早生一天,两人又同乡,自少时便成为伙伴。

成年后,史思明投入营州都督乌知义帐下,成为一名轻骑,每次被派出打探敌情,他都有所斩获,又通晓六蕃语言,因此升为互市牙郎,负责边境贸易的中介事务。

计骗奚王

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,史思明因无力偿还官府债款,打算逃亡到奚部,半路被奚人的逻骑发现,逻骑想杀掉他,可史思明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说:“我是大唐天子派来的和亲使者,杀了我会祸及你们的部族。不如带我去见奚王,他若放我一条生路,你们也有功劳。”逻骑觉得有理,就把史思明送到奚王牙帐。史思明见到奚王却不下拜,并说:“按照礼法,天子使者见小国君王不必下拜。”奚王很生气,但看着史思明一副气度非凡的派头,还真当成了大唐派来的使者,于是以贵宾礼节接待他。

奚王畏惧唐王朝的势力,决定派一百人跟随史思明入朝。奚王帐下大将琐高,在部落中很有威名,史思明想要擒住他以将功赎罪,于是哄骗奚王说:“大王派去的人虽然不少,但我看多是浅薄之徒,这样的人怎能去见天子呢?我听说大王帐下的琐高才能出众,可担此大任,何不派他来?”奚王不敢违抗,便让琐高和他手下三百人跟随史思明去“朝拜天子“。

他们一行人快走到平卢(今辽宁朝阳)时,史思明派人联络平卢军使裴休子,并说:“奚族人派琐高和精锐将士一起到来,表面上说是去朝拜天子,实际是来偷袭平卢,请将军做好准备,先下手为强。”裴休子于是将计就计,假意列队出迎,奚人毫无防备,全部在馆驿被擒获,琐高被执送幽州,手下的三百精锐尽数被坑杀。

范阳节度使张守珪见奚人首领琐高被活捉,非常高兴,将史思明收入帐下,并表为果毅都尉,与安禄山同为捉生将,二人胸怀才略,骁勇善战,多有功绩。

平步青云

天宝元年(742年),安禄山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,渐获玄宗宠信。史思明也官至将军、知平卢军事。入朝觐见时,唐玄宗对他的军事才能大为赏识,赐座与他交谈。玄宗问他多大年龄,史思明回答说:“已经四十岁了。”玄宗拍着他的背说:“好好努力吧,你日后一定会显贵的。”于是提拔为大将军、平卢兵马使,又赐名“思明”。

天宝十载(751年)八月,史思明随同安禄山征讨契丹,大败于土护真水。安禄山逃至师州(辽宁朝阳西),归罪于部下左贤王哥解、河东兵马使鱼承仙,斩杀二人。史思明则逃入山谷近二十天,收拢了七百名溃散士卒,等到安禄山回到平卢城,发现将士大多散亡,正不知如何是好,史思明此时率队出谷求见,安禄山大喜,握着史思明的手说:“还以为你死了,有你在,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?”事后,史思明私下感叹:“我听说为人处世要进退得当,如果我早些出谷,恐怕已经跟哥解一并被斩了。”

契丹随后前来攻打师州,守捉使刘正臣弃城而逃,安禄山派史思明击退了来犯之敌,次年十二月,表奏其兼任北平(今河北卢龙)太守,充卢龙军使。

史思明出身微贱,很受乡里轻视。幽州大族辛氏有一女准备出嫁,窥见他后,跟双亲说“一定要将我嫁给史思明。”亲属都不同意,但辛氏执意要嫁,最终二人成婚。史思明对此事颇为自负,说道:“自从我娶了她,升官多子,这就是富贵命吧。”

叛军渠魁

唐玄宗统治后期,任用李林甫、杨国忠等宠臣,骄奢腐化,自恃强盛,锐意开发边疆,边镇节度使增至十个,拥兵近五十万,致使外重内轻,为边将割据创造了条件。

天宝十四载(755年)十一月九日,安禄山以奉密旨讨伐杨国忠的名义,在范阳起兵十五万南下反唐,安史之乱爆发。十二月,颜杲卿据守常山(今河北正定),发檄文传告河北各郡抵抗叛军,并诱使范阳留守贾循反正,不料事泄,安禄山遂以史思明为范阳留守,率麾下三千骑,会同蔡希德急攻常山,八天后城破,颜杲卿被俘。史思明乘势进击饶阳(今河北深州),围城近一月,河间、景城(今河北沧县)共派出一万五千人救援饶阳,被史思明击败。

天宝十五载(756年)正月,安禄山自称“大燕皇帝”,令史思明经略河北。史思明每行军一处,任由部下剽掠抢夺,杀人取乐,因此士气亢奋,作战勇猛。

二月,李光弼率蕃汉步骑、太原弩手一万三千余人出井陉关,收复常山,史思明闻讯解除饶阳的包围,率步骑两万五千人昼夜行二百里,直趋常山,李光弼出弩手奋击史思明先锋骑兵,又出伏兵袭其后军步兵,迫使史思明退入九门(今河北藁城),两军陷入对峙。四月,郭子仪引兵两万与李光弼会师,于九门城南大败史思明,史思明退入博陵(今河北定州)。五月,安禄山派遣蔡希德等引步骑三万来援,郭子仪、李光弼深沟高垒,以逸待劳,于恒阳(今河北曲阳)嘉山大破史思明,斩首四万级,捕虏千余人,史思明露髻跣足,再度逃奔博陵,李光弼进围博陵,几乎落城。

六月,哥舒翰败于潼关,长安失陷。七月,唐肃宗急调朔方、河东兵回援,李光弼不得已撤围回军,史思明趁机出兵,击溃平卢节度使刘正臣,杀七千余人,夺取兵甲辎重两千乘,并收编平卢锐卒,气焰复炽。举兵复攻常山,至九门,守军假意请降,设伏于城上,史思明中戟坠城,鹿角伤到左胁,但侥幸不死,不久九门城陷,史思明下令焚烧城中屋舍,屠戮守军全族。随后攻占常山、赵郡(今河北赵县),又与尹子奇部会合,击溃平原(今山东陵城)太守颜真卿部一万两千人,迫使其放弃平原,又连下河间、景城、清河、乐安(今山东惠民)、博平(今山东聊城)等郡。

信都(今河北冀州)太守乌承恩,是史思明老上司乌知义之子,其母亲妻子均已被叛军所获,史思明又俘获其子乌从则,于是举郡而降。史思明与之把臂饮酒,得马三千匹,士卒五万人,遂并力围攻饶阳。唐肃宗至德元载(756年)十月,饶阳陷落,太守李系自焚殉国,裨将张兴被俘。史思明认为张兴是个壮士,想要收服他,不料张兴慷慨陈言,劝其早日归顺朝廷,史思明大怒,以锯杀之,张兴至死骂不绝口。至此,河北诸郡尽数落入叛军手中。

至德二载(757年)正月,史思明与蔡希德、高秀岩等合兵十万进攻太原,企图由北道进犯灵武。李光弼在城上架设抛石器,挖掘地道,布置陷阱,又派别将袭扰破坏补给路线,叛军前后被俘斩一万多人。此时,叛军内讧,安庆绪杀死安禄山,自立为帝,史思明麾军退回博陵,被安庆绪封为妫川郡王、范阳节度使,兼领恒阳军事,赐名安荣国。

范阳本是安氏老窝,安禄山从长安和洛阳所掠珍宝,多半都运往这里存放,已是堆积如山。史思明渐渐地恃富而骄,欲将范阳占为己有,不想再受安庆绪节制。

降顺归唐

至德二载(757年)十月,叛军惨败于陕郡(今河南三门峡),安庆绪放弃洛阳,逃往邺郡(今河南安阳),麾下大将北平王李归仁借机率三万曳落河、同罗、六州胡精兵逃往范阳,途中大肆抄掠。史思明一面重兵防备,一面派使者招抚,李归仁遂率曳落河、六州胡人归附史思明。同罗部不服,史思明发兵大败之,击杀三千余人,尽获其所夺物资。

安庆绪退至邺郡后,拼死一搏击破唐军,声威复振,蔡希德、田承嗣、武令珣等人纷纷来投,军势达六万之众。然其此后不恤政务、通宵宴饮,麾下高尚等谋臣争权夺利,加之听信张通儒谗言,擅杀大将蔡希德,人心逐渐离散。

见得史思明兵势愈盛,安庆绪十分忧虑,遂派遣阿史那承庆、安守忠、李立节前往河北诸郡征集兵马,并密谋除掉史思明。范阳节度判官耿仁智趁机进言道:“将军之所以为安氏效力,是因为迫于他们的威势。如今唐朝中兴,皇帝贤明,将军若能率领部下将士归服朝廷,实在是转祸为福的一条出路。”乌承恩族弟乌承玼又说:“而今唐朝复兴,安庆绪就好似树叶上的露水,难以长久。将军何必与他一起灭亡呢。如果归顺朝廷,洗刷掉叛逆的罪名,如同反掌。”史思明深以为然。

阿史那承庆以五千精骑护卫,来到范阳,史思明领全部兵众数万人相迎,又派人对阿史那承庆等人说:“诸位远来,将士们不胜欣喜,但身为边卒素来胆怯,见大军前来惶恐不能自安,愿弛弓解甲,以慰众心。”承庆与史思明是故交,因而应允。史思明引着承庆等人到内厅中饮宴,另派人收缴了其部下甲仗武器,对各郡征调士卒全部发给资粮放遣,愿留者重加赏赐,分配各营。次日,拘禁阿史那承庆,斩杀安守忠、李立节,奉表以所辖十三郡及八万兵士归降朝廷,又联络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一同投降。唐肃宗非常高兴,封史思明为归义郡王、范阳长史、御史大夫、河北节度使,其子史朝义等封为列卿,又派乌承恩与宦官李思敬前来安抚史思明,命他率部讨伐安庆绪。

史思明遂派遣史朝义率五千人代理冀州刺史,以琐高之子张忠志为幽州刺史,以薛萼摄恒州刺史,以令狐彰代理博州刺史,乌承恩在所到之处宣示诏书,河北各州郡除安庆绪所据的相州外,全部归顺唐朝。

再掀反旗

史思明表面归降唐廷,私下却与叛军多有来往,加之不断招兵买马,引起唐肃宗警觉,李光弼也认为他终究还会反叛,推荐以乌承恩做为内应。乾元元年(758年)四月,肃宗任命乌承恩为河北节度副大使,又赐给阿史那承庆铁券,让他们伺机除掉史思明。

先前,乌承恩用私财招募家兵,多次穿着破旧的衣服到各营诱说士卒,诸将向史思明告发此事。史思明怀疑事不确凿,没有追查。这时乌承恩同宦官李思敬由京城前来慰问,宣旨后,史思明留乌承恩住在馆舍,暗中派两个人埋伏在床下。半夜,乌承恩悄声对他的儿子说:“我受皇命除掉史思明这个逆贼,事成后朝廷定会以我为节度使。”这时伏在床下的二人大呼而出。于是史思明抓捕乌承恩,搜查行囊,得到了铁券和李光弼的公文,公文说:“如果阿史那承庆能够成事,就付给铁券,否则不要付给他。”又搜得与史思明同反将校的名单。史思明责骂乌承恩说:“我哪里对不起你,竟干出这种事。”乌承恩谢罪说:“我罪该万死,但这都是李光弼的计谋!”于是召集将吏百姓,向西大哭说:“我率领十三州之地,十万众之兵归顺国家,赤胆忠心,不负陛下,陛下为何要杀我。”然后将乌承恩父子及支党二百余人乱棍打死,只有乌承玼事先逃走,幸免于难。史思明囚禁了李思敬,并上表朝廷抗议,肃宗派宦官安慰史思明说:“此事乃乌承恩一人所为,非是朕与李光弼之意,他被杀是罪有应得。”

不久,三司处置投敌官吏罪状的文书传到范阳,史思明对诸将说:“陈希烈等人都是朝廷重臣,上皇弃之不顾,自己逃向蜀中避难,如今天下收复,他们尚且不能免于一死,何况我们这些本就跟随安禄山反叛的人。”于是令判官耿仁智与幕僚张不矜作表书说:“陛下若不诛杀李光弼,我亲自率兵前去太原杀死他。”将要入函封缄时,耿仁智把上面的话全部删去,史思明得知后把二人处死。耿仁智久居史思明帐下,史思明爱怜他,想饶他一命,于是就把他召进来说:“我重用你快三十年了,今日之事绝非我负于你。”耿仁智大声说:“人终有一死,若为忠义而死,是死得其所。如今再随你反叛,不过是苟延残喘,还不如速死为好。”史思明听后大怒,亲手用棍击碎了老部下的脑袋。

谮位称帝

乾元元年(758年)九月,唐肃宗派遣郭子仪等九位节度领步骑二十万进攻安庆绪。十月,安庆绪连败于卫州(今河南卫辉)与愁思冈(今河南安阳南),三万五千人被斩,只得退入邺城(今河南安阳),婴城固守。见形势危急,安庆绪连忙派薛嵩向史思明求救,并以帝位相让。史思明发范阳兵十三万前来,却不敢冒然进军,只派部将李归仁率一万兵马驻于滏阳(今河北磁县),与邺城遥为声援,观望形势。

十一月,叛军魏州(今河北大名)刺史萧华举城而降,诏令崔光远代为刺史。史思明乘机大举进攻魏州,崔光远初到城中,轻信叛军谣言,处死骁将李处崟,自毁军心。十二月二十九日,史思明攻陷魏州,杀三万人,平地流血数日。

攻破魏州后两天,即乾元二年(759年)正旦,史思明在魏州城北设坛祭天,自称大圣周王,任命周贽为行军司马。李光弼此时提议与朔方军联兵进逼魏州,使史思明不敢出战,之后再收复邺城,安庆绪一旦被消灭,史思明也会随之失势。而观军容使鱼朝恩却认为此计不可行,因之作罢。

唐军包围邺城后,堵塞漳水灌城围困,从冬到春,城中粮尽,然而安庆绪拼死顽抗,固而久攻不下,各路官军无统一指挥,军卒疲困,士气低迷。

史思明见状果断出兵,距邺城五十里扎营,挑选精锐骑兵,日夜袭扰城下,又派出死士伪装官军,妄杀运粮将士,焚夺粮饷物资,神出鬼没,聚散无常,致使唐军粮草匮乏,人心涣散。史思明见时机成熟,遂引兵直抵城下,与唐军约期会战。

乾元二年(759年)三月六日,唐军步骑近六十万在安阳河北岸列阵,史思明亲自率精兵五万来敌,诸军望见后以为只是游军,未加注意。史思明指挥军队奋力冲杀,李光弼、王思礼、许叔冀与鲁炅领兵迎战,死伤各半。后方的郭子仪尚未布阵,忽然间天气突变,狂发大起,飞沙走石,咫尺之间,人马莫辨,两军大惊,叛军向北溃退,唐军此时斗志全无,也向南大规模溃散,丢弃的甲仗辎重堆积于路。史思明派周贽追击,被退守河阳的郭子仪击退。

史思明得知官军败退后,整顿兵马,驻于邺城城南。安庆绪获得郭子仪营中数万石粮食,于是与孙孝哲、崔乾祐等谋划闭门抗拒史思明,诸将不从。而史思明则每日犒赏士卒,既不追击官军,也不与安庆绪通信。张通儒、高尚等人对安庆绪说:“史王远来救援,我们都应该去迎谢。”安庆绪没有阻拦。史思明与他们见面时涕泗横流,重加礼赏后又放回城中,其后又请安太清劝诱安庆绪出城。安庆绪不知所措,只好派安太清向史思明上表称臣,等待史思明解甲入城后,奉上皇帝印玺。史思明览表后说:“何必要这样呢!”于是回信道:“愿作兄弟邻国,互为表里,鼎足而立。称臣之事,万不敢接受。”安庆绪大喜过望,请求与史思明歃血结盟,史思明同意。

于是安庆绪率三百骑来到史思明营中,史思明命令手下军士全副武装,然后引安庆绪等人进入大帐。安庆绪叩头再拜说:“作为臣下我治军无方,丧失东西二京,久陷重围,没想到大王看在太上皇的情份上,远来救危,使我得以复生,恩深如海,终生难报。”史思明忽然大怒说:“丢失两京,何足挂齿!你身为人子,杀父篡位,天地不容。我要为太上皇讨伐你这个逆贼,岂能被你的谄媚虚辞欺骗!”下令推出斩首,安庆绪以目示意周贽,望其说情,周贽说:“安庆绪做过君王,理应赐死。”于是将安庆绪连同四个弟弟缢死,又诛杀了高尚、孙孝哲、崔乾祐等人。

随后史思明整军入邺城,击杀安庆绪亲军三千三百多人,吞并了安庆绪的兵马与地盘,派安太清率兵五千攻取怀州(今河南沁阳),又将史朝义留下镇守相州,自己率兵返回范阳。

四月,史思明自称大燕应天皇帝,改元顺天,立其妻辛氏为皇后,史朝义为怀王,以周贽为宰相,李归仁为大将军,改范阳为燕京。

鏖战河阳

乾元二年(759年)八月,史思明让小儿子史朝清留守幽州,以阿史那承庆、张通儒、向贡、高鞫仁等人辅佐。令各郡太守各率三千兵集结帐下,兵分四路入寇河南诸州郡:先遣令狐彰部五千人由黎阳(今河南浚县)渡河,直取滑州,史思明自领中军自濮阳,史朝义自白皋渡(今河南滑县东北),周贽自胡良渡(今河南濮阳西南)渡过黄河,会师于汴州(今河南开封)城下。

汴滑节度使许叔冀不能抵挡,与濮州刺史董秦一同投降,史思明任命许叔冀为中书令,让李归仁和他同守汴州。史思明很看重董秦,拍抚他的后背道:“我原先好比只有左手,如今得到你,右手也有了!”又命部将南德信率领汴州降卒南略江淮,约定“一旦成功,每人可取两大船装运赀财。”陈留守将田神功假意投诚,寻即袭杀南德信,统领其众复归于唐。

史思明乘胜向西攻克郑州,李光弼下令将洛阳官民迁入潼关,率两万众退保河阳三城,坚壁清野。九月二十七日,史思明进入已是空城的洛阳,一无所获,于是把城中寺院佛像搜括一空,送回幽州,又将自己在洛阳的旧宅大加扩饰,定名为“龙兴寺”。

十月,史思明与李光弼会战于河阳,派骁将刘龙仙到城下大骂挑战,李光弼帐下裨将白孝德策马出战,一举将其擒杀,叛军大骇。史思明军中多有良马,每日在河南岸沙洲上洗浴,李光弼挑选军中母马,一齐放至河岸嘶鸣,引得对岸一千余匹战马纷纷渡河来追,尽为李光弼所得。史思明愤恨不已,列战船百艘,以火船为先,欲烧毁浮桥,切断三城间通路。李光弼早有防备,用百尺长杆,头装铁叉,阻碍火船前进,又于浮桥上发射炮石,叛军战船多被击毁。

史思明无计可施,转而进攻河清(今河南济源),欲断绝李光弼粮道,李光弼进驻野水渡(今河南孟津北)防御。史思明认为李光弼善于守城,而短于野战,因之亟欲趁此机会将其生擒。不料李光弼留兵千人固守此地,当夜即返回河阳,叛军骁将李日越、高庭晖因不堪史思明严命,相继投降唐军。

史思明大怒,决定全力进攻河阳三城。李抱玉镇守河阳南城,以缓兵之计诓骗叛军,又出奇兵夹袭,叛军伤亡甚重。董秦见状,率部众五百人夜里突围,投奔李光弼。十二日,史思明命周贽领安太清、徐璜玉等部,攻河阳中潭城,自己继续进攻南城,中潭城守将荔非元礼率敢死队出栅奋击,叛军披靡。周贽转攻河阳北中城,战至中午,未分胜负。李光弼见叛军阵容不整,命郝廷玉、论惟贞以精骑驰突敌阵,麾指诸军齐进,呼声动地。周贽大败而逃,叛军死两千余人,徐璜玉被郝廷玉生擒,安太清奔回怀州。史思明正猛攻南城,见李光弼将五百多俘虏驱赶到河岸上,只好解围撤兵。

同月,史思明派李归仁领精骑五千进攻陕州,于礓子阪(今河南三门峡南)被卫伯玉所带数百骑击败,董秦则改名李忠臣,于永宁(今河南洛宁)、莎栅(今河南洛宁东北)之间屡挫叛军。

上元元年(760年)二月,李光弼进攻怀州,史思明出兵相救,在沁水河上交战,叛军被击杀三千多人。四月,史思明再度进攻河阳三城,以解怀州之围,却败于城西渚滩,又损失一千五百余人,只得退回洛阳。不久,李光弼收复怀州,安太清投降,田神功又袭破叛军于郑州,滑州刺史令狐彰亦脱身投唐,史思明处境愈加窘迫。

身死事败

上元元年(760年)十一月,刘展之乱爆发,江淮动荡。史思明乘势大举出击,遣田承嗣将兵五千转掠淮西各州,薛萼将兵五千攻曹州(今山东菏泽),王同芝将兵三千人攻陈州(今河南周口),许敬釭将兵二千人攻兖州(今山东济宁)、郓州(今山东东平),但被唐将能元皓、李忠臣、王仲升等部阻截,未取得显著战果。

次年初,观军容使鱼朝恩听信传言,以为叛军将士思乡心切,一战可定,不断怂恿唐肃宗出兵。于是肃宗令李光弼等人收复东京洛阳,李光弼上奏说:“贼军士气未衰,不可轻举冒进。”仆固怀恩暗中惧恨李光弼,也附合鱼朝恩的意见,督促李光弼出师的中使不断。李光弼迫不得已,留李抱玉镇守河阳,自己与仆固怀恩率军会合鱼朝恩及神策军使卫伯玉,联兵进攻洛阳。

上元二年(761年)二月二十三日,唐军抵达洛阳城北,李光弼指示诸军结营应依托险要地形,仆固怀恩不听,于平原地带布阵。史思明一面命令部卒在城郊林中委弃财物、佯装溃逃,另一边于北邙山中设下埋伏。唐军军阵尚未完成,不少将士贪图钱物,毫无防备,争先入城劫掠。史思明见状发兵掩杀,唐军大败,战死数千人,损失大批军资器械。李光弼、仆固怀恩渡河退保闻喜,鱼朝恩、卫伯玉撤回陕州,李抱玉也弃守河阳三城,叛军复夺怀州。朝廷震怖,调集重兵驻守陕州。

史思明击败了老对手李光弼,意气扬扬,想乘胜西进入关,遂以史朝义为前锋,自北道进击陕城,史思明亲率大军自福昌(今河南洛宁东)出发,由南道进攻。

三月九日,史朝义行军至礓子阪,遭到卫伯玉的阻击,屡战屡败,退守永宁。史思明闻报大骂:“这小子终究成就不了我的大事!”将史朝义、骆悦、蔡文景、许季常等人召来痛斥一顿,并称要杀掉他们以立军威。其后,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修筑三角城用以囤粮,限期一天修完。十三日清晨,城已筑好,未及泥抹外墙。史思明巡视到此,见状大怒,把史朝义、骆悦等大将召至面前大肆秽骂。史朝义战战兢兢,哀求说:“兵士们太乏累,歇一歇就上泥。”史思明喝斥道:“你爱惜属下,就敢违我的旨意吗!”立马城下,目视兵士上泥,顷刻间完成。临走时,史思明瞪着史朝义大骂:“等我拿下陕州,当晚就斩了这家贼!”史朝义听闻,忧惧异常。

史朝义常随史思明带兵,为人谦恭,爱惜士卒,深得众心,但史思明更偏爱小儿子史朝清,派他留守范阳,时常有杀掉史朝义,立史朝清为太子的念头。

当时,史思明驻扎在鹿桥驿(今河南洛宁东北),由心腹曹将军值宿警卫。史朝义的部将骆悦、蔡文景劝史朝义说:“现今我等已死到临头,自古以来就有废立君王之事,不如召见曹将军,共商大事。”史朝义低头不答。骆悦等人又说:“您若不忍心的话,我等只得投归唐廷,不能再侍奉您了。”史朝义思虑再三,点头应诺。

于是,骆悦等人派许叔冀的儿子许季常召来曹将军,曹将军得知此事,恐怕祸及自身,不敢拒绝。是日傍晚,骆悦等率领史朝义亲兵三百人,全副武装来到鹿桥驿,宿卫兵士惧怕曹将军,因而未加拦阻。

此时,史思明因梦惊醒,正据床惆怅。他平时喜欢听优伶讲笑话解闷,吃饭睡觉都不离左右。但由于他为人残忍,杀戮为常,这些伶人心中也十分恨他。见他惊起,几人忙问原因,史思明说:“我刚刚梦见河里的沙洲上有群鹿涉水而至,鹿死水干。”说罢起身如厕。几个戏子偷偷说:“鹿者,禄也;水者,命也。此胡命禄都到头了。”

片刻后,骆悦等人提刀闯入,质问史思明去向,未及回答,已杀数人,伶人们连忙指向厕间。史思明闻变,翻墙来到马厩,准备驾马逃跑,骆悦的侍从周子俊发箭,射中手臂,史思明坠马被擒。史思明问:“谁在作乱?”骆悦回答:“奉怀王的命令。”史思明老奸巨猾,喊着史朝义的小名,哀求道:“不要杀我,我死不足惜,但不想让你沾染上杀父之名啊。”又悔恨道:“我早上说错了话,理应得此下场。不过你们为何如此急躁,等到了长安再杀我也不迟啊。今天你们废掉我,大业也成不了了。”转脸看到曹将军,又大怒骂道:“这胡贼误我。我哪里对不起你,竟做出此等大逆之事。”随后,史思明被骆悦等人押送至柳泉驿(今河南宜阳西)。

史朝义心惊胆颤,见到骆悦等人复命,还连问:“没有惊动圣人吧?没有伤着圣人吧?”诸将回答说“没有”。当时周贽、许叔冀率领后军驻扎在福昌,骆悦等人派许季常前去通告此事,周贽惊倒在地。史思明刚被送到柳泉驿,骆悦等人害怕众心不一,于是立即动手,勒死了史思明,用毡毯裹尸,由骆驼运回洛阳。史思明得年五十九岁。

史朝义率军回到福昌,周贽、许叔冀出来迎接,骆悦等人劝说史朝义又杀掉了周贽。于是一行人伪造史思明诏书,史朝义继大燕皇帝位,改元显圣。又密令在幽州的阿史那承庆、张通儒、向贡等人诛杀了史朝清与辛氏,不料事后几派势力火并,相互攻击达数月之久,张通儒、向贡、高鞫仁等数千人被杀,阿史那承庆逃归史朝义,史朝义任命李怀仙为范阳节度使,幽州形势才得以安定。

唐代宗宝应元年(762年)五月十八日,史朝义宣布史思明遗诏,并为他发丧,葬于幽州良乡(今北京房山区)东北岗,谥号为“昭武皇帝”。

同年十月,史朝义于洛阳北郊惨败,唐军再复东都。史朝义北渡黄河,仍屡为唐军所败,张忠志、薛嵩、田承嗣、李怀仙相继降唐。宝应二年(763年)正月,众叛亲离的史朝义为李怀仙所迫,于平州温泉栅(今河北滦州西北)林中自尽,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彻底平定。

史思明与安禄山发动的“安史之乱”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的统治,自此兴盛一时的李唐王朝,逐步没落。虽然安禄山、史思明只折腾了七八年,但使中原动荡,千万生命死于军乱。与之而来的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政以及党争之祸,最终把赫赫盛唐推上了不归之路。

历史评价

  • 《旧唐书》:天地否闭,反逆乱常。禄山犯阙,朱泚称皇。贼巢陵突,群竖披攘。征其所以,存乎慢藏。
  • 《新唐书》:禄山、思明兴夷奴饿殍,假天子恩幸,遂乱天下。彼能以臣反君,而其子亦能贼杀其父,事之好还,天道固然。然生民厄会,必假手于人者,故二贼暴兴而亟灭。张谓讥刘裕“近希曹、马,远弃桓、文,祸徒及于两朝,福未盈于三载,八叶传其世嗣,六君不以寿终,天之报施,其明验乎。”杜牧谓:“相工称随文帝当为帝者,后篡窃果得之。周末,杨氏为作八柱国,公侯相袭久矣,一旦以男子偷窃位号,不三二十年,壮老婴儿皆不得其死。彼知相法者,当曰此必为杨氏之祸,乃可为善相人。”张、杜确论,至今多称诵之。如禄山、思明,希刘裕、杨坚而不至者,是以著其论。
  • 姚汝能:安史二凶羯,相继乱于范阳,安禄山以天宝十四载乙未十一月犯顺,史思明男朝义至宝应元年壬寅十二月为李怀仙所杀,二胡共扰中原凡八年,幽、燕始平。
  • 王世贞:史思明亦悍胡也,其才力远出禄山上。
  • 《剑桥中国隋唐史》:史思明任叛军领袖后,证明是一位杰出的将领。如果不是他的儿子史朝义在761年春通过与人合谋将他杀害,他很可能推翻唐朝。

轶事典故

称帝闹剧

乾元二年(759年)四月,史思明继承了安禄山的大燕国号,自称皇帝。以范阳为燕京,洛阳为周京,长安为秦京。又改州为郡,铸"顺天得一"钱。

称帝后的史思明处处仿效天子,将范阳节度官署的门楼改为听政楼,主厅改称紫薇殿,又设置侍中、尚书令等官,但没有下属的曹局吏员,所谓的三省六部全是空架子,根本无法处理政务,有识之士无不耻笑。

史思明又想去范阳郊外行藉田之礼,聘请儒生宣教。有人上书言道:"北有两蕃契丹、奚部,西有二都洛阳、长安,胜负尚未可知,这些太平之世的仪式,不适合现在去做。"思明不悦,执意要到郊外祭天。不想当天大风不止,典礼竟无法举行。辛氏既已成了皇后,史思明命她去城东郊行亲蚕礼,又让节度府衙的官吏妻子充为命妇陪同,幽燕地方的百姓不明就里,看热闹者填街塞路,场面混乱不堪。

诗不知韵

史思明出身行伍,不识文字,称帝之后却忽然喜好起吟诗作赋,每写就一章,必在驿舍等处宣示,皆令人捧腹不已。

一次,史思明想赐给史朝义和周贽一篮樱桃,随口吟道:”樱桃一笼子,半赤一半黄。一半与怀王,一半与周贽。“之后非常满意地让左右写在彩笺上,小吏龙谭进言道:“若能改成‘一半与周贽,一半与怀王’,整首诗就更押韵了。”史思明不高兴地回答:“韵是何物?岂可将我儿置于周贽之下。”

此外,史思明又题有一首《石榴诗》:“三月四月红花里,五月六月瓶子里。作刀割破黄胞衣,六七千个赤男女。 ”该诗被其下令传写于各州郡邮亭,广为人知。

亲属成员

妻子

  • 辛皇后,陇西辛氏,有一子史朝清。

儿子

  • 史朝义,怀王。
  • 史朝清(又作史朝兴),燕国太子。

陵寝墓地

史思明墓位于北京丰台区王佐乡林家坟西约100米处,地面有高大的封土堆,当地称之为“大疙瘩”。农民长年在此取土,封土取尽后露出汉白玉石块和石条。1965年春,发现玉册、马镫、铜龙、铜牛等文物。1981年3-5月,原北京文物工作队对墓葬进行了清理。出土有玉、金、石、陶、瓷、铜等器物数十件。

--
本文转自百度百科,如有侵权,请联系(service@soogu.ren)删除!

趣站迷

随机人物

  • 李忠

    李忠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刘秀

    光武帝刘秀

    0 阅读 1 赞

  • 刘宗周

    刘宗周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织女

    织女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孙皓

    吴末帝孙皓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侯君集

    侯君集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赵德昭

    赵德昭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鱼玄机

    鱼玄机

    0 阅读 0 赞

热门人物
  • 纪晓岚

    纪晓岚

    纪昀(1724年8月3日-1805年3月14日),字晓岚,别……

  • 高适

    高适

    高适(704年—765年),字达夫,沧州渤海县(今河北省景县……

  •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(34年—156年),一名张陵。东汉沛国丰(今江苏丰县……

  • 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·铁木真(1162年—1227年8月25日)……

  •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(1045年6月12日—1105年9月30日),字鲁直……

Copyright © Gurenmi.com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