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恭尹(清初诗人)

陈恭尹

陈恭尹(1631年~1700年),字元孝,初号半峰,晚号独漉子,又号罗浮布衣,汉族,广东顺德县(今佛山顺德区)龙山乡人。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。清初诗人,与屈大均、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。又工书法,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。有《独漉堂全集》,诗文各15卷,词1卷。

中文名:陈恭尹
字 号:字元孝,初号半峰,晚号独漉子,又号罗浮布衣
所处时代:清朝
民族族群:汉族
出生地:广东顺德县龙山乡人
出生日期:1631年
逝世日期:1700年
代表作品:《西湖杂兴》、《虎丘题壁》

人物生平

陈恭尹“修髯伟貌,气局深沉”,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,与陈子壮、张家玉一起,被尊为“岭南三忠”。隆武二年(1646年)清军陷广州,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,兵败被俘,被清军寸磔于市,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。丧亲之痛,延续到陈恭尹晚年,仍无法释怀。他晚号“独漉子”,取自古乐府:“独漉独漉,水深泥触。……父冤不报,欲活何为。”南明时,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,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。

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,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。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,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,擅长写诗作赋。永历元年(1647年),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,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。其后,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,并往返于福建、浙江、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。永历十二年(1658年),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,未遇,遂返回增城定居。至永历十六年(1662年),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,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,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。其间,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,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。永历三十二年(1678年),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“三藩之乱”遭官府逮捕下狱。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,定居在广州城南。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,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,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,被时人称为“岭南七子”。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。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,矢志抗清、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。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,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。他为其居所取名“独漉堂”,以暗喻家仇未报,匡复之志未灭之意。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。遗著有《独漉堂集》。

南明亡后,陈恭尹定居广州,与友人何衡、何绛、陶窳、梁梿相与砥砺名节,发愤读书,世称“北田五子”。 后“三藩之乱”爆发,屈大均从吴军于桂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,又“以名重为时所指目”,永历三十二年(1678年),陈恭尹被捕下狱,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。从此心怀畏惧,壮志渐消,避迹隐居,自称“罗浮布衣”。晚年寄情诗酒,曾与清廷权贵唱酬,曾被梁梿当面叱问“何事而仆仆走风尘”又被讥讽“可怜一代夷齐志,错认侯门是首阳”。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,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。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,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:“及得脱,自念身历沧桑,恐终不为世所容,乃筑室羊城之南,以诗文自娱;贵人有折节下交者,无不礼接。“于是冠盖往来,人人得其欢心。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,不知其避祸既深,迹弥近而心弥苦矣。”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“半峰”,表示终老山林的志向,晚年把号改为“独漉”,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。晚年,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,以遗民身份终老。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,病逝于广州,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。

人物年表

明崇祯四年(1631年)九月二十五日(10月20日),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。

崇祯十六年(1643年),丧母。

永历元年(1647年),父陈邦彦抗清战败,被俘获处死。家人或被清兵杀害,或死于战乱;出逃南海弼唐,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。

永历二年(1648年),陈恭尹与王邦畿一起抵达肇庆,上《请恤疏》。

永历三年(1649年),七月,永历帝授陈恭尹为世袭锦衣卫指挥金事。

永历五年至八年(1651年-1654年),在福建、江西、浙江、江苏一带,避难,访友,进行反清复明活动。

永历八年(1654年)春,增城新塘,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。

永历十二年(1658年),前往云贵,欲投奔南明永历帝,因清军封锁,行至湖南湘潭,改道北上,转徒湖北、江苏、河南,继续进行复明活动。

永历十三年(1659年),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,失望返回增城新塘。

永历十五年(1661年),闻永历帝被俘,携眷隐居顺德羊额。

永历二十二年(1668年),湛氏夫人病逝。移居增城新塘。

永历三十二年(1678年),被指涉嫌参与“三藩之乱”,遭官府逮捕下狱,被关押半年多,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。

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四月十三日(5月30日),病逝于广州。

诗作特色

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,然而眷怀故国之思,未尝消释。七言律诗对仗工整,又多巧思,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。如“猛士不带剑,威武岂得申。丈夫不报国,终为愚贱人”(《拟古》之三)。“西湖歌舞春无价,南宋楼台暮有云。休恨议和口相国,大江犹得百年分”(《西湖》)。此外如《西湖杂兴》、《虎丘题壁》、《崖门谒三忠祠》、《九日登镇海楼》等篇,也都寄托遥深。五古《感怀》及七古《耕田歌》等篇,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。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,尤擅七律诗,为诗坛所推崇。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,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,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,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。《三编清代稿钞本》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,多为长诗,主体兼擅,手触肩倚,莫不中音。

诗作选摘

【读秦纪】

谤声易弭怨难除,秦法虽严亦甚疏。夜半桥边呼孺子,人间尤有未烧书。

【发舟寄湛用喈、钟裴仙、湛石天】

扶胥古渡水凄凄,雨后移舟望转迷。数口寄居秋草外,一身为客楚云西。

家无兄弟依朋友,地夹河山畏鼓鼙。知已片言应不负,乱离妻女藉提携。

【虎丘题壁】

虎迹苍茫霸业沉,古时山色尚阴阴。半楼月影千家笛,万里天涯一夜砧。

南国干戈征士泪,西风刀剪美人心。市中亦有吹萧客,乞食吴门秋又深。

【崖门谒三忠祠】

山木萧萧风又吹,两崖波浪至今悲。 一声望帝啼荒殿,十载愁人拜古祠。

海水有门分上下,江山无地限华夷。 停舟我亦艰难日,畏向苍苔读旧碑。

【九日登镇海楼】

清樽须醉曲栏前,飞阁临秋一浩然。五岭北来峰在地,九洲南尽水浮天。

将开菊蕊黄如酒,欲到松风响似泉。白首重阳惟有笑,未堪怀古问山川。

陈恭尹墓

该墓位于天河区沙河镇柯木朗杨屋村后山坡,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,重修于民国20年(1931年)。墓地宽5米,长8米,为传统山手形墓。墓台两级,青石墓碑上刻“辛未仲春谷旦陈独漉先生暨配湛 郭恭人合墓 广东士绅重修”。该墓即陈恭尹与原配湛氏、继室郭氏合葬墓。墓两旁有继室郭氏之子及其妻之墓。墓地有番禺县县长陈樾立于民国20年(1931年)三月十五日的保护文告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立于1983年的保护文物石碑。此墓现已被毁,疑为在近年“清坟行动”中被误为无主坟而遭到破坏,墓址已成为一个直径约5米、南浅北深的大坑,底部覆盖着厚厚的枯黄落叶。

--
本文转自百度百科,如有侵权,请联系(service@soogu.ren)删除!

趣站迷

随机人物

  • 潘安

    潘安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全祖望

    全祖望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恽寿平

    恽寿平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张易之

    张易之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司马相如

    司马相如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主父偃

    主父偃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杨虎城

    杨虎城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王娡

    孝景皇后王娡

    0 阅读 0 赞

热门人物
  • 纪晓岚

    纪晓岚

    纪昀(1724年8月3日-1805年3月14日),字晓岚,别……

  • 高适

    高适

    高适(704年—765年),字达夫,沧州渤海县(今河北省景县……

  •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(34年—156年),一名张陵。东汉沛国丰(今江苏丰县……

  • 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·铁木真(1162年—1227年8月25日)……

  •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(1045年6月12日—1105年9月30日),字鲁直……

Copyright © Gurenmi.com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