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瑜(汉末名将、军事家)

周瑜

周瑜(175年—210年),字公瑾,庐江舒县(今安徽庐江县西南)人 。东汉末年军事家、政治家、谋略家、东吴名将。出身庐江周氏,洛阳令周异之子,从祖周景、从父周忠,都官至太尉,位列三公。周瑜身材高大,容貌俊美,精音律,当时有“曲有误周郎顾”之语。

周瑜少与孙策交好,兴平二年,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。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。建安五年,孙策遇刺身亡,孙权继任,周瑜将兵赴丧,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。建安七年,曹操责权送质,周瑜谏阻纳质,建议孙权占据江南,拥兵观变,确立了割据江东、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。建安十三年,曹军兵临江东,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,力主抗曹,并亲率吴军,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。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,此役奠定了汉末“三分天下”的基础。建安十四年,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,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,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。建安十五年提出“取蜀,并张鲁,联马超,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,北方可图”的战略。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,年仅三十六岁。

正史上周瑜“性度恢廓”、“雅量高致”、“实奇才也”,他文武兼备,有雄才大略,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。被赞誉为“世间豪杰英雄士,江左风流美丈夫”。

本 名:周瑜
别 名:周郎
字 号:字公瑾
所处时代:东汉末年
所属政权:东吴
民族族群:汉族
出生地:庐江舒县
出生日期:175年
逝世日期:210年
主要作品:疾困与吴主权笺、疏论刘备、疏荐鲁肃
官 职:都督、偏将军、南郡太守
追 尊:平虏伯(北宋)(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、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)
家世信息:庐江周氏
逝世地:巴丘(裴松之注应为巴陵,今湖南省岳阳市)
外 貌:《三国志》长壮有姿貌;《建康实录》少有姿貌;《吴地记》美姿貌;《续后汉书》美风仪
主要成就:辅平江东、开拓荆州、赤壁破曹、督灭黄祖、谏阻纳质、提出征伐益州战略。

人物生平

官宦世家

周瑜出身世家大族,他的堂祖父周景、堂叔周忠,都官居汉朝太尉之职,其父周异,曾任洛阳令。周瑜本人身材高大、相貌俊美,志向远大。

中平六年(189年),孙坚兵讨董卓时,徙家于舒,孙坚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,都是心怀大志的少年。两人情趣相投,关系很好。周瑜把家里的一部分住宅让给孙策,还经常以财力对他进行帮助。孙策得周瑜之助,使得孙氏与士大夫间关系迈进一大步。

丹阳借兵

兴平二年(195年)周瑜前去探望身为丹阳太守的从父周尚。此时孙策率军入历阳(今安徽和县西北),将要东渡长江,于是写信给周瑜。周瑜率兵迎接孙策,并带去了船粮器杖,给他以大力支持。孙策十分喜悦,说:“我有了你,事就成了。”于是,周瑜随从孙策先克横江(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)、当利(今安徽和县东,当利水入江处),接着挥师渡江,进攻秣陵(今南京江宁秣陵关),打败了笮融、薛礼,转而攻占湖孰(今南京江宁湖熟镇)、江乘,进入曲阿(今江苏丹阳),逼走刘繇。当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。他对周瑜说:“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郡、会稽郡,平定山越,已经足够了,你回去镇守丹阳吧。”于是,周瑜率部回到丹阳。

离开袁术

不久,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,周瑜随周尚来到寿春(今安徽寿县)。

建安三年(198年),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,想任命他担任手下的将领。周瑜对袁术的目光短浅、骄横无知,十分鄙视,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,欲借机回江东,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。

周瑜在做居巢县长时认识了鲁肃,认为他非同寻常,主动与他相交,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友情。这一年,周瑜和鲁肃一同从居巢回到吴郡(今江苏苏州)。

官居要职

孙策闻周瑜归来,亲自出迎,授周瑜建威中郎将,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,战骑五十匹。此外,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,替周瑜修建住所,赏赐之厚,无人能与之相比。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:“周公瑾雄姿英发,才能绝伦,和我有总角之好,骨肉之情。在丹阳时,他率领兵众,调发船粮相助于我,使我能成就大事,论功酬德,我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予我的支持呢!”周瑜时年二十四岁,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。因庐江一带,士民向来佩服周瑜的恩德信义,于是孙策任命他出守牛渚,后来又兼任春谷长。建安四年(199年)孙策要攻打荆州,拜周瑜为中护军,兼任江夏(治湖北新州西)太守,随军征讨。十二月,孙策带领周瑜等人攻破皖城,虏获袁术手下刘勋家人及他们部下的男女亲族,其中桥公二女皆国色天姿,孙策自纳大乔,周瑜纳小乔。孙策对周瑜说:“桥公的两个女儿虽经战乱流离之苦,但得我们二人作为夫婿,也足可庆幸了。”接着进攻寻阳,败刘勋,第二年年初讨江夏,又回兵平定豫章(今江西南昌)、庐陵(今江西吉安)。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。

安邦重臣

建安五年(200年)四月,孙策遇刺身亡,临终时把军国大事托付给孙权孙权统业时,年龄尚小,只有会稽、吴郡、丹阳、豫章、庐陵数郡,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。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,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。张昭和周瑜等人认为孙权能与他们一起成就大业,所以倾心拥戴他。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,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,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。

当时,孙权只是将军。宾客礼节都很简单,唯独周瑜用君臣的礼节表达对孙权的支持。周瑜一次对鲁肃说道:“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,‘当今之世,非但君择臣,臣亦择君’。如今我们孙将军亲信贤人智士,接纳奇才异能,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论证,接承天命替代刘氏者,必定起于东南,推算历数观察形势,最终会造建起帝王基业,与天命相符合,也正在东南。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。我正通晓此理啊!”周瑜又向孙权推荐鲁肃,说他有才干,可为辅佐之臣,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,以成就大业,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。

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,在建安七年(202年),下书责令孙权送人质入朝。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,大臣们众说纷纭,张昭、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,不能决断。

孙权本意不想送人质。于是,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。周瑜分析道:“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的边上时,地方不够百里。他的后辈贤能,扩张土地,开拓疆域,在郢都建立根基,占据荆扬之地,直到南海。子孙代代相传,延续九百多年。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,统御六郡,兵精粮足,战士们士气旺盛。而且,铸山为铜,煮海为盐,人心安定,士风强劲,可以说所向无敌,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?人质一到曹操手下,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,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。那时,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,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、十几个仆人、几辆车、几匹马罢了,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,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?为今之计,最好是不送人质,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。如果曹操能遵守道义,拯救天下,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;如果曹操骄纵,图谋生乱玩火必自焚,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,为何要送质于人呢?”周瑜这番话,说到了孙权心里。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,她对孙权说:“公瑾的话有道理,他比你哥哥只小1个月,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,你也要把他当成兄长。”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。

孙权时常下赐周瑜,一年到头都有一百件衣服,当时没有哪个将领能与周瑜相比。对于孙氏,周瑜也说得上忠贞不二。《江表传》记载,曹操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,曾派善于辩说的蒋干前去游说周瑜, 周瑜既十分坚决地回绝了蒋干,天下的士人,因此愈加佩服周瑜。

建安十一年(206年),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、保二屯,斩其首领,俘万余人,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,周瑜率军反击,俘虏了邓龙。黄祖的将领甘宁前来归降,周瑜认为甘宁是个人才,便和吕蒙一起推荐他,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用。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春,孙权征讨江夏的黄祖,周瑜为前部大督,两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水战,江东军队终于攻陷夏口,杀死黄祖。消灭黄祖,为孙权夺取荆州扫清了道路。

力主抗曹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秋天,曹操率军南侵,占领荆州,向东吴进逼。大军压境之际,孙权本意与曹操一战,向下询问计策,然而孙权的大臣们大多为“主和派”,建议投降曹操。长史张昭等人认为“曹操是豺狼虎豹,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,用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,我们如果进行抗拒,则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;将军可以抵抗曹操的,是依靠长江天险,但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,刘表所训练的水军,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,曹操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,再加上步兵,水陆并进。这样,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,而双方势力的众寡又不能相提并论。因此,依我们的愚见,最好是迎接曹操,投降朝廷。”此时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。

周瑜回来后,先后从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等方面分析局势,他首先驳斥“主和派”的投降理由说:“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,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。将军(孙权)以神武英雄的才略,又凭借父兄的基业,割据江东,统治的地区有几千里,精兵足够使用,英雄乐于效力,应当模行天下,为汉朝清除邪恶的贼臣。何况曹操自己前来送死,怎么可以去迎降?”

接着周瑜分析两军交战的胜败关键,指出曹操冒险用兵之四忌:“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,马超、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,是曹操的后患;而曹操舍弃鞍马,改用船舰,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;现在正是严寒,战马缺乏草料,供给未必足够;而且,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,不服水土,必然会发生疾疫。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,而曹操都贸然行事”。

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,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,而且长期征战,早已疲惫不堪;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,人心并不向曹。以疲惫的士卒,驾驭心怀猜疑的部众,人数虽多,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。

周瑜对孙权说:“将军抓住曹操的时机,正在今天。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,进驻夏口,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。”

孙权感叹道:“曹操想要废汉自立很久了,只是忌讳二袁、吕布、刘表和我罢了。现在只留下我,我和曹操势不两立,你所说的话甚合我意,这是天把你赐给我了!” 孙权最终下定决心,拔剑砍掉桌子一角,说:“再有敢说投降的人,就像这个桌子一样!”于是,孙权任命周瑜为主帅,程普为副,率兵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。

赤壁之战

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,曹军当时已遭瘟疫,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,士气明显不足,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。曹操不得不把水军“引次江北”与陆军会合,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。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,隔长江与曹军对峙。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,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,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。周瑜采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,命其率小战船十艘,上装柴草,灌以膏油,假称投降,向北岸而进,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,各船一齐点火,然后借助风势,直向曹军冲去,曹军大败,当时东南风正急,火烈风猛,烧毁了曹军大量战船,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。顷刻间,浓烟烈火,遮天蔽日,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,曹操北还南郡。

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,鼓声震天,曹军死伤极多。联军水陆并进,一直尾随追击,但已经来不及。曹操回到江陵后,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,立即自还北方,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(治所江陵),文聘守江夏,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、满宠代理奋威将军,屯于当阳。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。战争的胜利,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,也使刘备避免了覆亡的危险。赤壁一战,使周瑜的英明传扬天下。

南郡之战

赤壁之战后,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,和曹操手下大将曹仁隔江相持。两军尚未交锋,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。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,甘宁向周瑜告急。在吕蒙的建议下,周瑜留下凌统守卫后方,率军驰援夷陵,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,所杀过半。曹军乘夜逃走,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,无奈,骑马者皆弃马徒行,周瑜率兵追赶截击,获得战马三百匹,军威大振。 周瑜率兵屯驻北岸,约定日期大战曹仁,并亲自骑马督战,被飞箭射中右肋,伤势严重,回营修养。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,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。周瑜奋身而起,巡视各营,激励将士奋勇杀敌,曹仁只好退兵。

经过一年的交战,周瑜对曹仁“所杀伤甚众”,使得曹仁只好弃城而走。

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,兼任南郡太守,并把下隽、汉昌、刘阳、州陵四个县作为他的奉邑,让他屯兵于江陵。

病卒巴丘

赤壁之战后,周瑜认为刘备势力是个巨大的威胁,建议孙权软禁刘备,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,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,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,所以没有采纳。

建安十五年(210年),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战略方案,周瑜返回驻地江陵,行至巴丘(今湖南岳阳)路染疾病,不幸病卒,年仅三十六岁。周瑜临终时上表孙权说:“人生有死,修短命矣,诚不足惜,但恨微志未展,不能再为东吴效命了”,同时他提醒孙权:统领江东首先要预先考虑尚未发生的事,然后才想到安逸享受;其次边境附近的百姓尚未归附,应当用良将前往驻守镇抚,并推荐鲁肃接替他的职务;最后再次强调要防范曹操和刘备两方势力。孙权听闻周瑜病逝悲伤不已,哭泣道:“公瑾有王佐之资,然而寿命短促,我还能依赖什么呢?”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,感动左右。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,孙权到芜湖亲迎,各项丧葬费用,全由国家承担。孙权称帝后,对公卿说:“如果没有公瑾,我是当不上皇帝的。”

后世地位

宋徽宗时宣和五年追尊周瑜为平虏伯。

唐朝建中三年(782年),礼仪使颜真卿唐德宗建议,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,并为他们设庙享奠,当中就包括“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”。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、吕蒙、陆逊、邓艾、陆抗而已。

宋朝宣和五年(1123年),依照唐代惯例,为古代名将设庙,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瑜。

北宋年间成书的《十七史百将传》中,周瑜亦位列其中。

主要成就

开拓江左

汉献帝兴平二年(195年),周瑜率领自己的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。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,协助孙策先后打下秣陵、湖孰、江乘等地,击败扬州刺史刘繇,占据他的治所曲阿(今江苏丹阳)。十几天的时间,孙策的军队增加二万余人、战马千匹,威震江东。在继续东进之前,孙策把镇守江东要镇丹阳(今江苏南京)的重任委以周瑜。后来周瑜拒绝袁术册封的将军称号,建安三年(198年)起正式加入江东集团,孙策任周瑜为督,可以充分利用周氏家族的社会影响,以招募人马,延揽人才,扩大力量。建安四年(199年),孙策与周瑜分率二万余人袭取皖城,之后周瑜又随从孙策在寻阳和沙羡,分别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和黄祖。通过这次向西用兵,豫章(今江西南昌)、庐陵(今江西吉水西北)一带也尽归江东所有。战争结束后,周瑜以中护军、领江夏太守的职务(孙策授予周瑜这一职务是在取皖城之前)镇守巴丘(今湖南岳阳),防范占据荆州(今湖南、湖北)的刘表东侵。周瑜跟随孙策征讨战场,助其奠定割据基础,为开拓东吴疆域建立了巨大战功。

谏阻纳质

官渡之战后,北方地区的政局发生重大变化。兵多地广的袁绍被曹操打败后病死,两个儿子相互攻杀,力量削弱。曹操兵威大盛,实力日增,开始雄踞中原。曹操为试探江东的虚实,于建安七年(202年)派人下书要孙权送人质入朝。孙权召集臣下商讨解决办法。面对曹操的讹诈,许多人犹豫不决。而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屈服。他认为,江东自然环境优越,交通便利,兵精粮多,具备割据条件,完全不应该向曹操低头。送去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,受到曹操的钳制。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。孙权的母亲还嘱咐孙权要像对待兄长一样的尊重周瑜。

赤壁立功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占领荆州以后,水陆军几十万顺势南下进逼东吴。周瑜“建独断之明,出众人之表”,坚决主张抗曹。为打消江东内部“投降派”的政治疑虑,周瑜指出“曹操虽然托名汉朝丞相,实为汉贼”。此言论使江东战略防御师出有名。周瑜又向孙权及江东群臣指出曹操南下的兵行四患,并自请领兵抗曹,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,于是孙权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督,以周瑜为主帅,与刘备共击曹军。

周瑜率军进驻夏口,主动出击逆流而上,暴师长江,对曹军实行水上遭遇战,扼住曹军咽喉,不令曹操陆军得以登陆江南。周瑜占领有利地形后,用诈降之计,利用凯风大作的天时,巧用火攻,于赤壁以弱胜强,大破曹军。周瑜既是孙权抗曹战略的主要支持者,参与决策,也是执行者,负责具体战役的指挥,赤壁之战的胜利,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,为尔后的魏、蜀、吴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。

开拓荆州

赤壁之战后,周瑜率军溯江进攻由曹仁、徐晃驻守的江陵(江陵为南郡治所),先是大破曹军于夷陵(今湖北宜都北),后对曹军“所杀伤甚众”,曹仁弃城逃走,周瑜成功夺取荆州重镇南郡,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。周瑜锐意进取,主张在汉末纷争之际,“横行天下”,积极开拓,发展自己,他在赤壁之战后筹划进图中原,提出“取蜀,并张鲁,联马超,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,北方可图”的战略。孙权在称帝后盛赞周瑜开拓之功:周公瑾雄烈,胆略兼人,遂破孟德,开拓荆州,邈焉难继;昔走曹操,拓有荆州,皆是公瑾,常不忘之。

人物评价

东汉三国

  • 孙策:周公瑾英隽异才,与孤有总角之好,骨肉之分。②吾得卿,谐也。
  • 孙权:周公瑾雄烈,胆略兼人,遂破孟德,开拓荆州,邈焉难继,君今继之。②(吕蒙)学问开益,筹略奇至,可以次于公瑾,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。③孤非周公瑾,不帝矣。④公瑾有王佐之资,今忽短命,孤何赖哉?⑤孤念公瑾,岂有已乎?⑥此天以君授孤也。⑦昔走曹操,拓有荆州,皆是公瑾,常不忘之。
  • 曹操:赤壁之役,值有疾病,孤烧船自退,横使周瑜虚获此名。
  • 刘备:公瑾文武筹略,万人之英,顾其器量广大,恐不久为人臣耳。
  • 蒋干:雅量高致,非言辞所间。
  • 吕蒙:昔周瑜、程普为左右部督,共攻江陵,虽事决于瑜,普自恃久将,且俱是督,遂共不睦,几败国事。
  • 王朗:周公瑾,江淮之杰,攘臂而为其将。
  • 程普:与周公瑾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。
  • 诸葛瑾、步骘:臣窃以瑜昔见宠任,入作心膂,出为爪牙,衔命出征,身当矢石,尽节用命,视死如归,故能摧曹操于乌林,走曹仁于郢都,扬国威德,华夏是震,蠢尔蛮荆,莫不宾服,虽周之方叔,汉之信、布,诚无以尚也。

两晋

  • 陈寿:①曹公乘汉相之资,挟天子而扫群桀,新荡荆城,仗威东夏,于时议者莫不疑贰。周瑜、鲁肃建独断之明,出众人之表,实奇才也。②瑜少精意於音乐。
  • 陆机:①饬法修师,则威德翕赫。宾礼名贤,而张公为之雄;交御豪俊,而周瑜为之杰。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,雅达而聪哲,故同方者以类附,等契者以气集,江东盖多士矣。②周瑜、陆公、鲁肃、吕蒙之畴入为腹心,出作股肱。
  • 袁宏:①公瑾卓尔,逸志不群。总角料主,则素契于伯符;晚节曜奇,则叁分于赤壁。惜其龄促,志未可量。②公瑾英达,朗心独见。披草求君,定交一面。桓桓魏武,外讬霸迹。志掩衡霍,恃战忘敌。卓卓若人,曜奇赤壁。三光参分,宇宙暂隔。
  • 《江表传》:年少有美才。

唐宋

  • 严从:周瑜、鲁肃,咸起诸生,鹗视乌林,鹰扬赤壁。然肃为布衣,当襄汉之际,标卖田宅,分财结士,以求人杰:此其志不小也。公瑾推第於孙策,子敬辍粟於周郎:咸有异於人者也。
  • 李白:二龙争战决雌雄,赤壁楼船扫地空。烈火初张照云海,周瑜曾此破曹公。
  • 胡曾:烈火西楚魏帝旗,周郎开国虎争时。交兵不假挥长剑,已破英雄百万师。
  • 孙元晏:会猎书来举国惊,只应周鲁不教迎。曹公一战奔波后,赤壁功传万古名。
  • 李端:鸣筝金粟柱,素手玉房前。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
  • 李九龄:有国由来在得贤,莫言兴废是循环。武侯星落周瑜死,平蜀降吴似等闲。
  • 梁肃:昔汉纲既解,当涂方炽,利兵南浮,江汉失险。公瑾尝用寡制众,挫强为弱,燎火一举,楼船灰飞。遂乃张吴之臂,壮蜀之趾。
  • 杜牧:周有齐太公,秦有王翦,两汉有韩信、赵充国、耿恭、虞诩、段颎,魏有司马懿,吴有周瑜,蜀有诸葛武侯,晋有羊祜、杜预,梁有韦睿,元魏有崔浩,周有韦孝宽,隋有杨素,国朝有李靖、李勣、裴行俭、郭元振。如此人者,当此一时,其所出计画,皆考古校今,奇秘长远,策先定於内,功后成於外。
  • 苏轼:大江东去,浪淘尽。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!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,羽扇纶巾, 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。②知音如周郎,议论亦英发。
  • 苏辙:至于长洲之滨,故城之墟,曹孟德、孙仲谋之所睥睨,周瑜、陆逊之所骋骛,其流风遗迹,亦足以称快世俗。
  • 欧阳澈:使富国强兵,内无动揺,民安如故,有如大夫种之能;转输供馈,外无劳民扰攘之役,有如范蠡之知;临机果断,折冲千里,有如周瑜之勇;度长虑逺,收功于必成,有如赵充国之守。严细柳之军,有如周亚夫者;奔项羽之营,有如樊哙者;孜孜奉国,知无不为,有如房玄龄者;兼资文武,出将入相,有如李靖者,则虽愚夫愚妇亦知其可以必胜矣。
  • 张预:孙子曰:“天地孰得?”瑜谓曹公盛寒驱中国士涉江湖。又曰:“亲而离之。”瑜威声远著,而曹公、刘备咸疑谮之是也。
  • 林光朝:当时称之为长才无或异辞者,吴有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,蜀有诸葛孔明,是皆一方隽才也。
  • 陈渊:当时人物如周瑜辈,盖百世之士,若其它智勇纷出,莫可悉数。
  • 戴复古:想当时、周郎年少,气吞区宇。万骑临江貔虎噪,千艘列炬鱼龙怒。卷长波、一鼓困曹瞒,今如许。
  • 陈亮:呜呼!使周公瑾而在,其智必及乎此矣。吾观其决谋以破曹操,拓荆州,因欲进取巴蜀,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,而还据襄阳以蹙之,此非识大略者不能为也。使斯人不死,当为操之大患,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夺之矣。孙权之称号也,顾群臣曰:周公瑾不在,孤不帝矣。彼亦知吕蒙之徒止足以保据一方,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。②昔吴起与田文论功,至主少国疑,大臣未亲,百姓未附之际,吴起屈焉。桓王属大皇于张昭,更以周瑜遗之,后瑜驰驱于颠危之际,昭遂废不用。何哉?江东虽定而国轻矣。余论次其行事,使善观国者有考焉。
  • 洪迈:说者谓天无大风,黄盖不进计,周瑜未必胜。此不善观人者也。方孙权问计于周瑜,瑜已言操冒行四患“将军擒之,宜在今日”;刘备见瑜,恨其兵少,瑜曰:“此自足用,豫州但观瑜破之。”正使无火攻之说,其必有以制服矣。孙吴奄有江左,亢衡中州,固本于策、权之雄略,然一时英杰,如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四人者,真所谓社稷心膂,与国为存亡之臣也。
  • 范成大:年少曾将社稷扶,三分独数一周瑜。世间豪杰英雄士,江左风流美丈夫。功迹巍巍齐北斗,声名烈烈震东吴。青春年纪归黄壤,提起教人转叹吁。
  • 谢采伯:孙策、周瑜拔皖城,纳二乔,皆国色,是以师婚也。英锐豪俊之气,固足办事。毕竟有所溺,则智昏,智昏则防虑疏。策为许贡客箭伤颊,创甚,年二十六卒。瑜为流矢中右协,年三十六卒。
  • 萧常:周瑜从攻横江当利及东渡击枺陵,则知在江北。或曰:此功为大,每以语简而忽之,遂令乌林之役独传。瑜、肃建拒操之议,孙权违众用之,卒成大功。然瑜昧于远图,不能乘胜佐昭烈以定中原,乃欲越荆取蜀,而吕蒙又复袭关羽以取荆州,使曹氏为不讨之贼,可与言知哉?
  • 钱时:江左之势定于赤壁之一战。曹操破荆州乗胜东下号八十万,向周公瑾决此大计,六郡之众宁足恃乎?论者遂谓此为公瑾功第一。
  • 徐铉:于时王业始基,群凶方炽,国难荐及,人心屡摇。将军情发于中,义形于色。履艰危之际,贞节弥坚;率振荡之众,伸威方厉。推诚以明大义,故逆折游说之锋;屈身以表至公,故首定君臣之敬。摧赤壁之阵,势动九州;建汉中之谋,量包四海。于是强敌摄迹,群生延颈。奸雄之智,无所施焉。
  • 王勃:周瑜方严兵取蜀,会物故于巴邱。若其人尚存,恐玉垒铜梁,非刘氏有也。
  • 李心传:赤壁之役,曹操败于周瑜;淝水之战,苻坚败于谢元。北人岂常胜哉?

元明清

  • 刘祁:已而诸豪割据,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,如荀攸、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、鲁肃、周瑜之徒,争以智能自效。
  • 王义山:某仰惟某官学通六艺,忠贯三精,其谋略则荀攸、贾诩之密,其经济则周瑜、鲁肃之英,其吟啸则谢安、庾亮之雅,其牧御则羊祜、陆逊之仁。
  • 胡三省:此数语所谓相时而动也。然瑜之言不悖大义,鲁肃、吕蒙辈不及也。
  • 孙承恩:矫矫公瑾,实吴良臣,雄姿英发,筹策迈伦,老瞒长驱,志无江表,一战蹙之,功莫与绍。
  • 晏璧:当曹操伐吴,威震寰宇,群臣争议迎降,瑜独定大计,度操部水军百万,远渉江湖,不习水土,必生疾病,愿得精兵三万破之,以片言决兴王之策,以偏方抗天下之师,卒走强敌,开拓荆土,非明断能然乎?至其议纵刘备不资其出地,又欲西取巴蜀而并张鲁,北据襄阳以蹙曹操,雄啚出人意表,使究其志,未易量也。虽天啬其寿,中路陨殁,其一举而鼎分三国功名之奇,垂于无穷。
  • 张凤翼:周公瑾江左伟人,其才略功烈足光纪载,而传必及其顾曲,固知审声知音非尠事也。
  • 黄中坚:周公瑾英姿伟略,诸葛孔明而下一人而已。然其欲徙昭烈于吴,盛宫室美女玩好以娱乐之,分关张各置一处,使如瑜者挟与俱战,则其计亦左矣。昭烈以枭雄之姿,少有大志,其心固欲建霸王之业耳,故髀里肉生至于堕泪。今方破曹操,势可有为,岂甘为吴所豢养?关张与昭烈生死分定,不得昭烈而奉之,岂肯为吴宣力?果若所言,势必将有内变而使魏人得以乘其隙,吴蜀事业俱未可知也。语云:‘知彼知己,百战百胜’。公瑾知昭烈君臣不为人下而顾建此策,殆所谓多思则乱者耶?仲谋于公瑾言无不从而此独不听其见,不岀公瑾上哉!
  • 陈子龙:自汉以后,文武渐分,然犹有虞诩、诸葛亮、周瑜、陆逊、司马懿、羊祜、杜预、温峤、谢玄、韦睿、崔浩、李靖、裴行俭、郭元振、裴度、李德裕、韩琦、李纲、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,为时宗臣。彼岂必有抟虎之力,射雕之技哉?不过深明古今之事,能决机宜之便耳。
  • 屈大均:汉唐以来善兵者,率多书生。,若张良、赵充国、邓禹马援、诸葛孔明、周瑜、鲁肃、杜预、李靖、虞允文之流,莫不沉酣六经,翩翩文雅,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,如鬼神之变怪。
  • 罗贯中:姿质风流,仪容秀丽。
  • 杨慎:曹瞒下江陵,江陵正危剧。周郎美少年,气吞江汉窄。水战得上流,火攻非下策。
  • 李贽:周瑜、鲁肃、诸葛瑾、张纮、顾雍,彼比引荐,真君子也。
  • 郑板桥:周郎年少,正雄姿历落,江东人杰。八十万军飞一炬,风卷滩前黄叶。楼舻云崩,旌旗电扫,射江流血。咸阳三月,火光无此横绝。想他豪竹哀丝,回头顾曲,虎帐谈兵歇。公瑾伯符天挺秀,中道君臣惜别。吴蜀交疏,炎刘鼎沸,老魅成奸黠。至今遗恨,秦淮夜夜幽咽。
  • 王懋竑:周瑜雄略似孙伯符,有并吞中原之志,而不专于自守。
  • 李安溪:规图荆、益,及制曹、刘之策,着着机先,真英物也。②周瑜在则可,如无瑜者,权必不能独挡曹,无玄德则无吴耳,子敬之谋未为非也。
  • 张佩纶:若公瑾则赤壁之后旋没巴邱,世之称公瑾者第曰胆略兼人而已,不知公瑾之才实一世奇才,而驾乎三国群贤之表。吴虽多才,鲁肃失之疏,吕蒙失之谲,陆逊失之柔,孙权以公瑾为王佐,公瑾诚王佐。惜乎!权之非真主才耳。嗟乎!伯符与公瑾实创江东,其意亦欲取荆州袭许都。使天老其才,以与公瑾戮力中原,天下事未可知也。
  • 袁枚:当日三国时,周瑜、孙策俱以美少年交好同寝宿,彼盖世英雄,汝亦以为恶少年乎?
  • 严可均:周瑜、荀彧为三国佐命元功。

近现代

  • 卢弼:公瑾生长江、淮,谙识险要,出入彭、蠡,久涉波涛,熟筹彼我,用能以寡击众,遁走阿瞒,一战而霸,克建大勋,玄德谓为本文武筹略,万人之英者,岂虚语哉。或曰:公瑾不死,操之忧也,先主亦安能定蜀乎?
  • 蔡东藩:周瑜年第逾壮,方可有为,乃以意气之未除,遽致短命,不无可惜。
  • 吕思勉:周瑜、鲁肃,亦皆可谓为好乱之士也。徒以二三剽轻之徒,同怀行险徼幸之计,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祸,岂不哀哉。
  • 毛泽东:三国时代,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,攻打东吴。那时,周瑜是个“青年团员”,当东吴的统帅,程普等老将不服,后来说服了,还是由他当,结果打了胜仗。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,大家就不赞成,团中央委员尽选年龄大的,年轻的太少,这行吗?自然不能统统按年龄,还要按能力。②敢以数万敌百万,有刘秀、周瑜之风。
  • 方北辰:其一,他(指周瑜)的军事生涯从二十一岁起,至三十六岁止,十五年间作战多次,从未失败,堪称三国罕见的“常胜将军”。特别是赤壁之战,以三万之众迎战二十多万敌军,以一当十取得完胜,更是罕见的经典战例。其二,他生命最后三年间,连续取得江夏、赤壁、江陵三大战的胜利,促成了三分鼎立历史格局的初步形成。将其辉煌战功、重大影响合而观之,可以推选他为孙吴名将的第一名。再结合其完美的人品,以及对国家所起的脊梁作用,可以评为三国完美型名将的总冠军。纵观周瑜的一生,“完美”一词,堪称是他的主旋律。
  • 方诗铭:赤壁之战是周瑜力排众议、决策抗曹的胜利。军事力量的强弱,并非完全在于士兵的多寡,主要在于,曹军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弱点,早已在周瑜洞悉之中。应该说,战争在周瑜决策之际,已呈现出胜利的曙光了。周瑜是伟大的军事家。
  • 张大可:孙刘联军主将周瑜虽年轻资浅,但他智谋深广,心胸开阔,谦虚宽厚,善于团结长幼,也是取得胜利(指赤壁之战)的原因。

轶事典故

顾曲周郎

“顾曲周郎”的典故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,故时有人谣曰:‘曲有误,周郎顾。’”

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,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,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,他都能觉察到,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。自魏晋时代之后,“周郎顾曲”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,常常出现于在各类诗歌、戏曲等文学作品中。唐人李端有《听筝》诗“鸣筝金粟柱,素手玉房前。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”化用此典故,进一步发挥想象,描绘周郎因相貌英俊,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。弹奏者多为女子,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,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。

一时瑜亮

“一时瑜亮”的典故出自清代诗人王士禛《〈古诗选〉凡例》:“北周寥寥,廪得子渊,子山,二人之才,一时瑜亮。”

“瑜亮”就是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的并称,后称两人才能相匹敌者为“瑜亮”。

饮醇自醉

“饮醇自醉”的典故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与周公谨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。”

周瑜为人宽宏,唯独程普与他不睦,程普认为自己年长,经常凌辱周瑜。周瑜降低自己身份,始终不与他计较。后来程普敬重佩服他,对别人说:“和周公瑾交往,就像喝美酒一样,不知不觉就醉了。”后来用于比喻与宽厚人交,不觉心醉,令人敬服。

雅量高致

“雅量高致”的典故出自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“惟与程普不睦”裴松之注引晋·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幹(蒋幹)还,称瑜雅量高致,非言辞所间。”

曹操听说周瑜虽然年轻但有才气,于是派九江人蒋干去劝说周瑜来投奔自己。蒋干以能言善辩著称,以个人名义去见周瑜。周瑜出门迎接蒋干,对他说:“子翼辛苦了,长途跋涉而来是为曹操当说客的吧?”蒋干回答:“我与足下是同乡,多年不见,近来听说了足下的丰功伟绩,所以特来叙旧,怎么能说我是做说客的呢?”周瑜说:“我虽比不上夔和师旷,但也能听出你的弦外之音。”之后便请蒋干进入自己的府第,设酒宴款待他。周瑜对蒋干说:“我最近有事情要处理,就请你暂住几日,等我的事情办完了,再与你相聚。”三天后,周瑜请蒋干来到军营参观仓库、军用物资、器械和孙权赏赐给自己的侍从、服饰以及其他玩赏之物,随后对蒋干说:“大丈夫活在世上,得遇到知己的君主,对外虽是君臣的名分,对内却有骨肉的深情。他对我言听计从,祸福与共,即使是苏秦张仪复生,我也会拍着他们的后背而斥责他们的言辞,又有什么能动摇我的心志呢?”蒋干只是微笑,始终无话可说。等蒋干回到扬州后,称赞周瑜“雅量高致”,有宽宏的气度及高尚的品格,不是能用言辞所离间的。中原士人也大都如此推崇和赞美周瑜。

蛟龙得云雨

“蛟龙得云雨”的典故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瑜上疏曰:“刘备以枭雄之姿,而有关羽、张飞熊虎之将,必非久屈为人用者。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,盛为筑宫室,多其美女玩好,以娱其耳目,分此二人,各置一方,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,大事可定也。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,聚此三人,俱在疆埸,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

“蛟龙得云雨”后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。

池中之物

“池中之物”的典故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备诣京见权,瑜上疏曰:‘刘备以枭雄之姿,而有关羽、张飞熊虎之将,必非久屈为人用者……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,聚此三人,俱在疆场,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’”

孙、刘联合赤壁破曹后,孙权以刘备为左将军,领荆州,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。刘备到京城去拜见孙权,周瑜上书说:“刘备是一代枭雄,又有猛似熊虎的关羽、张飞辅佐,一定不会久居人下,为人所用。我认为应该把刘备迁入内地,为其大造宫室,给他美女玩器,使刘备沉于享乐,把关羽、张飞二人,各置一方,派亲信挟持他们,如此大事可定。而现在却割地给刘备,以资其业,让刘、关、张三人相聚于疆场,恐怕蛟龙得到云雨之助,终究不会蛰居于水池之中啊。”

后来用“池中之物”来形容没有志向的人,蛰处一隅。

总角之好

“总角之好”指童年时要好的朋友。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周公瑾英俊异才,与孤有总角之好、骨肉之分。”亦作“总角之交”。

东汉末年,孙家不止孙坚骁勇善战,孙策同样年少出名,十几岁便结识了很多天下名士。后来周瑜慕孙策之名前来拜访,孙策和周瑜同岁,而且两人均是年少有志,所以很快便成为挚友。孙策建立东吴政权,周瑜同样功不可没,而且在赤壁之战上,周瑜更是带领吴蜀联军击败曹操,从而改写历史。

周瑜与孙策的交情,可追溯到献帝初平元年(公元190年)。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率部北上讨伐董卓,将家小迁到了舒县,此地便是周瑜的家乡。当时,周瑜的家人为孙策一家提供了住处,两家也成了通家之好,均为十六岁的孙策和周瑜也就成了玩伴。与草根出身的孙坚家族不同,周瑜家族是汉末著名的名门大族,在淮泗一带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。通过与周瑜家族,孙策不仅结识了淮泗一带的名士,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名气。《三国志·孙讨逆传》就指出说:“(孙策)与周瑜相友,收合士大夫,江、淮间人咸向之。”这也为孙策的成名奠定了基础。数年后,孙策摆脱了袁术的束缚,出兵江东。此时他手下仅有一千多人,实力薄弱。又是周瑜提供了人员和物资上的巨大帮助。不仅如此,在随后进行的平定江东之战中,周瑜身先士卒,为孙策摧城拔寨,屡立奇功。故此,孙策也会对周瑜另眼相看,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。

指囷相赠

“指囷相赠”是一段周瑜和鲁肃初相识的故事。成语出处为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四回:“瑜曰:‘子敬是我恩人,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,如何不救你?你且宽心住数日,待江北探细的回,别有区处。’”根据《三国志.吴书.鲁肃传》:“周瑜为居巢长,将数百人故过候肃,并求资粮。肃家有两囷米,各三千斛,肃乃指一囷与周瑜,瑜益知其奇也,遂相亲结。”

鲁肃家道殷实,存粮两囷各有万斤之数。周瑜在江东起兵,一无军粮二无兵器,遂向鲁肃求援。鲁肃即指一囷相赠,又以另一囷做保,雇工开始为周瑜打造单刀5000口。周瑜命兵卒取来麻袋200个,每袋装50斤,将粮食搬回营地。为扩大招兵影响,周瑜向鲁肃借得纸笔,大书“兴复汉室”四字,亲手贴于粮囷墙上。之后就有这个典故。

亲属成员

祖辈

  • 周荣:字平孙,周瑜高祖父,章帝、和帝两朝尚书令。
  • 周兴:周瑜伯曾祖父,安帝时期官至尚书郎(曾与张衡一起讨论、建议改革历法)。
  • 周景:字仲飨,周瑜从祖父(或从祖),周兴之子,官至司空、太尉,追封安阳乡侯。

父辈

  • 周异,周瑜之父,洛阳令。
  • 周尚:周瑜从父,周兴之孙(周异之兄,存疑),官至丹杨太守。
  • 周崇:周瑜从父,周兴之孙,周景长子,嗣安阳乡侯。
  • 周忠:周瑜从父,周景之子,官至太尉、录尚书事。

妻妾

  • 小乔:桥公次女,大乔之妹(古代“桥”与“乔”为一个字),汉末国色美女。

平辈

  • 周晖:周瑜再从兄,周忠之子,官至洛阳令。

子侄

  • 周循:周瑜长子,官至骑都尉,娶公主孙鲁班(孙权与步夫人之女)
  • 周胤:周瑜次子,娶孙氏宗室女,兴业都尉,封都乡侯,因罪免
  • 周妃:周瑜之女,一说名为周彻,嫁太子孙登(孙权长子)
  • 周峻:周瑜兄子,官至偏将军。

孙子

  • 周护:周瑜从孙,周峻之子。

后世纪念

墓地

周瑜墓中国有多处。据唐朝梁肃所作的《周公瑾墓下诗序》和陆广微所撰《吴地记》记载,周瑜墓位于苏州,“周瑜坟,在县东二里。 ”据陆游所撰的《南唐书》记载,周瑜墓位于宿州,“瑜葬宿松,即墓为祠,子孙居其旁者,犹数十家。”而据明朝《一统志》记载:“周瑜墓在庐江县安丰乡”。公元1422年(明正统七年),提学御史彭勖,令知县黄金兰立碑题曰:“吴名将周公瑾之墓”。清《庐江县志》又载:“周瑜之妻小乔墓,在西门外真武观西百步,墓墩俗称瑜婆墩”。清咸丰年间,墓地被毁。1926年和1942年,周瑜墓先后进行了两次修缮。

1989年春,安徽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召开有关专家论证会,对湖南岳阳,江西新淦,安徽庐江、巢县、舒城、宿松等地的周瑜墓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论证,取得一致意见,确认安徽省庐江县的周瑜墓为周瑜首丘之地。1989年5月,周瑜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周瑜城

周瑜城位于安徽舒城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干汊河镇瑜城村。为24岁以前的周瑜在家乡修建的兵营,供练兵习武及驻军之用。周瑜城为土城,正方形,长宽各296米,高10米,占地面积104亩,四周是土筑城墙,高城之上是平整的台地,东西南北各有一个相对称的宽六七米的城门。原建有兵营、养马场、周瑜井、拜母堂、净梵寺、古塔等。周瑜城的西北方向有呈鼎足之势的三个土墩,名曰“练三墩”,传为当年周郎练兵牧马处。周瑜城及练三墩,古称牧马旧市,为昔日龙舒八景之一。此外还有周公渡,位于杭埠河下游。传说周瑜携鲁肃脱离袁术,投奔孙策,路过家乡,在一渡口处,遇到恶霸设卡收费,周瑜最听不得百姓受苦,然后指挥官兵搭了一架浮桥,并许诺将来一定为这里修一架正式的桥。可惜后来英年早逝,未能实现这一夙愿。消息传到家乡,百姓纷纷举哀纪念,后人就把这个渡口称作周公渡。

纪念桥

周郎桥:周瑜在南京有一处遗迹,即“周郎桥”。据明朝《万历上元县志》载:“周郎桥,在丹阳乡。吴周瑜渡秣陵,破笮融,下湖熟,曾经此,故名。”

周瑜桥:周瑜桥位于安徽省舒城县带肚堰,位于南门口到码头交叉处,横跨城南护城河;牧马旧市,为周瑜练兵放牧处,“龙舒八景”之一。

周瑜点将台

周瑜点将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紫阳路,周瑜点将台爱莲池景区,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周瑜点将台是庐山景区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建筑之一,始建于汉建安十一年(公元206年),距今1800年的历史,明朝天顺年间重建,台基长30米宽16米、高7米,台上建筑为砖木结构,楼顶为木楔穿架,雀莲均饰云纹及花鸟纹,楼面面积200多平方米,分正厅和左右厢房,画栋雕梁,气势宏伟。

周郎赤壁

“周郎赤壁”又称“武赤壁”,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,位于蒲圻县(现更名为赤壁市)。将近山崖,褐色的石劈上,一米见方的大字"赤壁"赫然入目,并在赤壁矶头林木掩映的长江边上立有周瑜塑像,傲对长江,壮志满怀指点江山如画。赤壁有文赤壁·武赤壁之分,文赤壁,又名东坡赤壁,位于黄州,是因苏东坡在此吟颂了千古绝唱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而著名;而武赤壁又称作周郎赤壁,位于赤壁市(原蒲圻市),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大战的遗址,为表彰周瑜于赤壁之战中的卓越功勋,也称此地为周郎赤壁。

三元观

三元观位于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,据出土碑文记载,始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(公元239年),是高淳、溧水乃至安徽宣、郎、广地区最早的道教圣地。方苞在《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》里引用张自超的记述说:“汉末吴将周瑜驻屯于此,瑜殁,权立观以褒其功。及北宋以永丰田赐蔡京,乃重建加崇侈焉。兹拆正殿,栋阴署‘赤乌二年重建’。

根据方苞的《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》看,建这个道观的最初目的是孙权表彰周瑜在这里所建立的功勋,因历史太长,变乱太多,道观没有留下周瑜的遗迹。

--
本文转自,如有侵权,请联系(service@soogu.ren)删除!

趣站迷

随机人物

  • 张养浩

    张养浩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朱标

    朱标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赵惇

    宋光宗赵惇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杨忠

    隋太祖杨忠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富察·傅恒

    富察·傅恒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李渔

    李渔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姜子牙

    姜子牙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宋平公

    宋平公

    0 阅读 0 赞

热门人物
  • 纪晓岚

    纪晓岚

    纪昀(1724年8月3日-1805年3月14日),字晓岚,别……

  • 高适

    高适

    高适(704年—765年),字达夫,沧州渤海县(今河北省景县……

  •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(34年—156年),一名张陵。东汉沛国丰(今江苏丰县……

  • 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·铁木真(1162年—1227年8月25日)……

  •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(1045年6月12日—1105年9月30日),字鲁直……

Copyright © Gurenmi.com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