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夷吾(东汉官员)

谢夷吾(25年-89年),字卿,会稽山阴(今浙江省绍兴市)人。东汉时期大臣,谏议太夫谢宜礼的孙子。

学问渊博,起家会稽郡吏。得到太守第五伦赏识,担任督邮。举孝廉出身,授寿张县令、荆州刺史,累迁钜鹿太守。为政以德化人,颇有善绩”,契合儒家的执政理念。

永元元年(89年),去世,追赠太常卿。

本 名:谢夷吾
字 号:字
所处时代:东汉
民族族群:汉族
出生地:东汉会稽山阴人
出生日期:25年
逝世日期:89年
主要成就:荆州刺史

人物生平

谢夷吾为官,刚正不阿,体恤民情。早年任会稽郡之郡吏时,连太守第五伦妻子的车马被他的下属放入府衙,谢夷吾也敢当面予以责罚。后第五伦擢其为督邮,以后又为寿张县令,迁荆州刺史,又迁钜鹿太守,“所在爱育人物”,以德化人,颇“有善绩”,其所作所为,甚合儒家之执政理念。第五伦为司徒时,曾教班固为文荐谢夷吾,称其“才兼四科,行包九德,仁足济时,知周万物”,实为“社稷之元龟,大汉之栋甍”。

谢夷吾曾竭力举荐王充,说是“充之天才,非学所加,虽前世孟轲、荀卿,近汉扬雄司马迁,不能过也”。王充一生仕途不畅,他之问孔刺孟非韩以及反对谶纬迷信,也与后汉时尚多有不合,谢夷吾独能慧眼识珠,很不容易。

钜鹿为当时大郡,治理难度较大。因此,虽然刺史的职位高于太守,但汉章帝还是特地派遣时任荆州刺史的谢夷吾出任钜鹿太守,这应该是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”的安排。此前,章帝曾亲自考察过谢夷吾的断事能力:隔分东、西两厢处置一县三百余事,夷吾竟“悉与上合”。这使汉章帝大为感叹,说是“诸州刺史尽如此者,朕不忧天下”,并以此激励群臣,致使“恩化大行,百姓乐政”。谢夷吾临去钜鹿前,汉章帝还亲自接见,赐予车马剑带,并谆谆告诫:“钜鹿剧郡,旧为难治。以君有拨烦之才,故特授任,无毁前功!”

但谢夷吾偏偏就在钜鹿太守的任上栽了。《后汉书》称:“夷吾迁钜鹿太守,郡吏称善,省奢从约,事从清俭。”可见,他既不专断独行贪赃枉法,也不尸位素餐碌碌无为,更没有瞎指挥、穷折腾而使民不聊生,恰恰相反,倒是保持了他一贯的作风。但就是因为“行春乘柴车,从两吏”这一不讲排场的做法,竟然无意中得罪了权贵,冀州刺史上其“仪序失中,有损国典”,被贬为下邳令。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
主要成就

精通占卜

中国历史上,方士的成分很复杂,既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,也有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。既有从事传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,也有普通的农夫商贾,还有出入宫廷的政客,最多的还是隐士、释道之徒。

东汉的荆州刺史谢夷吾从小就受到术数文献的熏陶,《后汉书·谢夷吾传》记载他“少膺儒雅,韬含六籍,推考星度,综校图录,探赜圣秘,观变历征,占天知地,与神合契,据其道德,以经王务”。

《太平御览》引《会稽典录》记谢夷吾自己预测自己的逝世日期,非常准确。逝前,他对儿子说:“汉末当乱,有发掘露骸之祸。使悬棺下葬,墓不起坟。”

治理州县

他年轻时担任郡府小吏,学习风角、占候。太守第五伦提拔他为督邮。当时乌程县长有贪赃的嫌疑,第五伦派谢夷吾逮捕乌程县长并治他的罪,夷吾到乌程县以后,并没有按验,只是望着阁门趴在地上哭了一场就回来了。全县的人都感到惊奇,不知道他要做什么。回来以后,他禀告第五伦说:“我算来乌程县长该死了,早在三十天,晚不遇六十天。他不过是游魂暂借躯体呼吸,用不着施加刑罚,所以没有抓他。”第五伦信了他的话。一个多月以后,果然有驿使带了乌程县长的印绶,说乌程县长突然暴死。第五伦因此更加尊敬信赖谢夷吾。

他被推举为孝廉,担任寿张令,不久升为荆州长史,改任钜鹿太守。谢夷吾所到之处,他都爰护抚育百姓,有很好的政绩。第五伦担任司徒时,吩咐班固写文表推荐夷吾说:“臣听说提拔稷、契,政治兴旺,天下太平;舜任用皋陶,天下和乐。殷商、周代虽然有高宗、姬昌姬发这样的天子,仍然靠了傅说、吕望的谋略,所以能够使事业兴旺,协和得当。”

《后汉书·方术列传·谢夷吾传》说谢夷吾“学风角占候”但又“韬含六籍,推考星度,综校图录,探赜圣秘,观变历徵,占天知地,与神合契,据其道德,以经王务”。

从前他担任佐吏,跟着臣做事,他发扬忠诚刚毅的操守,身具史鱼的品节,监督臣严明法纪,他被选拔做了地方长官,恩惠布于百里,给百姓造福愈益奇异,流布教化像神一样。及至管理荆州,威信行于境内。他奉守法纪,制订政策,有周公、召公的风范;生活俭朴,行止简约,继承公仪休的节操。

寻访有功绩有才能的人,是地方长官的表率;闻听声名考查实际情况,为九州牧伯中的第一位。调任钜鹿太守,和睦太平。品德器度,功绩谋略,有伊尹、吕望、管仲、晏婴的能力;推阐恢弘道术秘奥,能够同史苏、京房等辈相比。虽然他为国家勤勉努力,然而他身体力行,内心谦让,不求名声而得到荣誉,没到处奔走而受宠幸。

谢夷吾“柴车行春”的遭遇,有助于人们客观公正地审视儒学。儒家传统中确有中华民族的精华,但不要忘了其中的糟粕———假如没有一个“礼”字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,都让你们去“仁爱”,去“务实”,去保持“独立人格”,中国古文化”本来就很难以“孔丘与朱熹”一言蔽之,儒学也不是治世良方,更不能再去“独尊儒术”,把它当作让人顶礼膜拜的圣经,倘若要从儒家学说中继承一些什么有益的东西,也得把它们从那个以”礼”为核心的框子里挖出来”为我所用”,这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。

举荐王充

谢夷吾在任荆州刺史时,恰逢汉章帝南巡,章帝亲听谢夷吾“决正一县三百余事”,件件都称他的意,认为如果各地刺史都能像谢夷吾那样,自己就不忧天下了,因此章帝破例当场将谢树为百官楷模。此后,曾任会稽太守、当时已在朝中任要职的第五伦因年迈有病,极力推荐谢夷吾,使谢的声望更著。正因为谢自知有一定的“资本”,认为只要能得到皇帝认可,王充就有可能得到征召,遂越级直接向汉章帝奏荐王充。他大胆地写道:“充之天才,非学所加,虽前世孟轲、孙卿;近汉扬雄刘向司马迁,不能过也。”当时谢夷吾没有看过《论衡》全书,但他在曾经的接触中,充分看准王充是一位奇才,才敢如此下笔,因为一旦失实,是会犯大罪的。

章帝又一次信任了谢夷吾,他读了奏本后,下令“特诏公车征”。但王充却以老而有病予以谢辞。其实王充当时只有62岁,并不衰老,因为他直到约70岁时才去世。本来,他被征召时生活贫困,这应是一个改变生活境况的极好机会。他之所以不愿赴任,一是因为《论衡》还未最终定稿,尤其是他不愿将此书带到朝中;二是因为当时章帝及朝官尊经崇儒,《论衡》中的思想多与之抵触,王充感到要是章帝读到《论衡》,不仅自己很可能不受欢迎,而且还会累及举荐人谢夷吾。

就在征召令发出不久,章帝患病死去,接位者刘肇,是为和帝。此时谢夷吾感到自己不再像章帝时那样好说话了,便不复再荐王充。

人物评价

  • 第五伦:“才兼四科,行包九德,仁足济时,知周万物”,实为“社稷之元龟,大汉之栋梁”。

家庭成员

  • 七世祖:谢秉槐,西汉儒林郎、太尉参军。
  • 六世祖:谢堂,将军、中大夫。
  • 五世祖:谢瑛,护匈奴中郎将
  • 高祖:谢文轩
  • 曾祖:谢福郎
  • 祖父:谢宜礼,字文仪,谏议太夫,一代名儒;
  • 父亲:谢怡
  • 妻子:万氏
  • 儿子:谢瑀,御史中丞、中大夫。

轶事典故

汉章帝巡狩,幸鲁阳,诏其决狱三百余事,均合帝意,叹其“诸州刺史尽如此者,朕不忧天下”。因巨鹿剧郡,难治,特迁巨鹿太守。临发,赐车马剑带,勉其无毁前功。后因行春乘柴车,从两吏,冀州刺史上其“仪序失中,有损国典”,被贬为下邳县令。《太平御览》引《会稽典录》记其预自克死日,如期果卒。敕其子曰:“汉末当乱,有发掘露骸之祸。使悬棺下葬,墓不起坟”。《后汉书》有传,《太平御览》有载。

--
本文转自百度百科,如有侵权,请联系(service@soogu.ren)删除!

趣站迷

随机人物

  • 林逋

    林逋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宋文公

    宋文公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小周后

    小周后

    0 阅读 1 赞

  • 孔颖达

    孔颖达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潘祖荫

    潘祖荫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富弼

    富弼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宇文泰

    宇文泰

    0 阅读 0 赞

  • 朱温

    后梁太祖朱温

    0 阅读 1 赞

热门人物
  • 纪晓岚

    纪晓岚

    纪昀(1724年8月3日-1805年3月14日),字晓岚,别……

  • 高适

    高适

    高适(704年—765年),字达夫,沧州渤海县(今河北省景县……

  •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

    张道陵(34年—156年),一名张陵。东汉沛国丰(今江苏丰县……

  • 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铁木真

   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·铁木真(1162年—1227年8月25日)……

  •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

    黄庭坚(1045年6月12日—1105年9月30日),字鲁直……

Copyright © Gurenmi.com

Top